第十三章 娇郡主初探国师府
作者:边笛子      更新:2022-05-07 15:56      字数:3435
  卫姮回了东宫后就直接去了太子妃的寝宫。

  太子妃此时正侧靠在美人榻上看书,听到宫女通报后,就看到卫姮兴冲冲地走了过来,便随手放下书册,对卫姮招了招手,让她在自己身边坐下。抬手理了理她的额发道:“怎么了?”

  卫姮抿着嘴,一双眼睛斜看着右上方的虚无冥思了一会,待理清了思路才缓缓开口道:“母亲,我觉得国师是大才,我想拜他为师。”

  太子妃轻轻地拍了拍卫姮的手背:“你一个深宫贵女,如何能拜他为师?”

  卫姮坐正身子,一脸认真地说道:“母亲,只要您能允了我,我就能想法子让他收我。”说完见母亲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又赶忙起身跪在地上,举起三根手指发誓道:“母亲,我保证,只要你能准我跟国师学艺,我一定乖乖地不惹事,我保证认认真真地学,绝不敷衍了事。”说罢怕太子妃还有顾虑,又继续说道:“母亲放心,我很聪明的,也会更加努力,彦康师父的功课绝对不会落下。”

  太子妃听了卫姮的保证,放下心来,其实她早就有意让卫姮与国师多多接触,但是如果是拜师的话,有些出乎意料,不过这样更好,想到这里,太子妃便站起身来,将卫姮扶起说道:“你若是执意如此,我便不再多言,只是,你需得记住自己的许诺。”

  太子妃拉着卫姮在榻上坐下,轻柔地说道:“以后彦康先生的课,你只需念半日,剩下的时间你自己安排,国师为人一向奇怪,他若真的愿意教你,你便专心地跟他学,时间问题,你且听他安排,至于宫规的事,我自会和你父亲说。只一点,你对外需得遮掩身份,切莫再惹是生非。”

  卫姮一听母亲这么爽快地答应了,喜不自禁,抱着母亲的手里撒娇道:“母亲您真好,还是母亲最疼我。”

  太子妃被卫姮摇得有些头晕,便轻轻推开她道:“好了好了,我这里是给你准了的,不过国师肯不肯收你,还需你自己努力。行了,今天也不早了,你早点回去休息吧。”

  “是,母亲”卫姮这边得了准信,也不多纠缠,领着宫人就回了自己的寝宫。

  全嬷嬷在卫姮走后,上前赞道:“娘娘真是神机妙算。”

  太子妃看着卫姮离去的背影,微微地摇了摇头:“这是天意,路我已经为她铺好了,以后就看她如何走了。”

  全嬷嬷微微福了福身子道:“郡主吉人自有天相,日后定然一世无忧。”

  太子妃听到全嬷嬷的话,沉默不语,偏过头来看着窗外的,脑中又回想起了当初寿阳公主远赴塞北和亲的场面,心中一冷,转念又想到当初卫姮降生时,圣上钦赐名讳的情景和国师相看面相时说的话,贵,不可言嘛。

  卫姮这边刚回了寝宫,就忙吩咐人去查国师的事。从他的脾气秉性,喜恶习惯,日常往来,甚至是生活琐事通通要记录在案,连他出门的时间,他府上的地图和太史局的上下关系,内部结构都要查清楚。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把你摸个透彻,自然能顺着你的脾气驱使你。卫姮心中有了主意,就不再多想,拿起课本继续背诵起来。

  今天年初一,各方来朝贺岁,卫姮倒是得了皇帝的恩准,没出去凑热闹,只是一早跟着母亲拜见了太后和皇祖母,以及各位叔叔婶婶,就独自回了东宫。

  “圣上有赏,固安郡主请出来领赏。”

  卫姮正埋头苦读,忽然听到外头有内侍来送皇祖父的赏赐,忙出来领赏谢恩。

  “圣上有赏,赐吉祥如意一柄,八宝璎珞一副……”宣旨太监高声宣读,连带着东宫众人也面露喜色,陛下果然最宠郡主,年年都会赏好些个东西,这规格竟是比太子殿下得的都多。

  宣旨太监念完后,大手一挥就让人将东西抬了进去,卫姮也忙伏地谢恩,黛姜待卫姮接了旨后,赶忙上前给宣旨太监的手里塞了些银两。

  那宣旨太监接了银子,心领神会地笑了笑,对着卫姮说了几句吉祥话,又屈着身子走近些,悄悄地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个锦盒递给卫姮小声道:“郡主殿下,这是皇上额外赏您的,未有记录在册,您且收好,莫让旁人瞧见了。”

  卫姮心有疑惑,面上还是温和地笑了笑道:“有劳公公了。”说完就接过锦盒偷偷地塞进袖子里。

  卫姮等人都散了,便令黛姜在殿外守着,不让任何人靠近,独自回到书房。卫姮在椅子上坐下,慢慢地掏出袖中藏着的锦盒,打开一看,里头装着一个做工精致华美的金镶玉锁,漂亮倒是挺漂亮的,就是样子有点奇怪,这玉石似乎比寻常的玉佩要厚实一些。

  卫姮将玉锁取出放在手中掂量了一番,看到盒子里还有卷纸条,就打开来瞧了瞧。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卷纸条上记载的是这玉锁的质地和用法,难怪这个玉锁看着比寻常的玉佩厚实呢,合着里面暗藏玄机。

  卫姮照着纸条上记载的方法,轻轻地扭动玉锁上的一颗小珍珠,“咔”的一声轻响,玉佩便轻巧地打开了,里头有一个小暗格,不过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卫姮盯着这个暗格反复打量,突然眼睛一亮,这形状似乎有点眼熟,这不是……

  卫姮赶忙从荷包里取出之前从皇祖父那里得的虎符轻轻地往里面一塞,果然,这玉锁就是给虎符量身打造的外衣。

  卫姮将玉锁轻轻合上,提在手上仔细观察,通体玉块浑然天成,自成一体,完全看不出切痕,不知情的人根本看不出里面还藏有暗格。卫姮拿着玉锁,继续低头研究纸条,一边看着,一边对着玉锁比划,按着锁头的红宝石可以从锁的两边射出毒针,轻拉琐底第三个金铃铛可以取出解毒针,不知情的人一旦想要强拆,玉锁就会自动放出毒气,这是何等精巧,对于只玩过八卦锁和九连环的卫姮来说,稀罕的不得了。

  卫姮将纸条上的内容记牢后就抬手烧掉了,然后将玉锁挂在脖子里贴身收好,这才唤黛姜进来换茶。

  黛姜这头刚进来,那头就来了一个东宫的侍卫,他拱手将调查来的资料呈上。卫姮接过后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对于国师的一应事物,里面记录的面面俱到,母亲的人果然可靠。

  卫姮抬手一挥,给了这侍卫许多赏赐,就命他退下了。随后卫姮又拿起奏报反复的研究,心中约莫有了章程,就抬头对黛姜说道:“黛姜,准备好衣服。明日你随我一道出宫去寻国师。”

  “是”黛姜得了太子妃的准许,也不再约束郡主出宫的事,如今她有了指令,就毫不犹豫地应了。

  翌日,因是新年,卫姮不必跟着彦康先生念书,便一大早地给祖母和母亲请了安,直接带着黛姜换上男装出了宫,身后还有四个便装的侍卫随行护驾。新年沐休,太史局不开门,卫姮便直接去了张玄阳的私宅。

  “上清府。”有意思,卫姮抬头轻念着张玄阳府邸上的门匾,嘴角一扬,抬手“啪”的一声,亮开折扇轻摇。

  黛姜站在身后略有些看不惯卫姮装相,就凑上前轻声劝道:“郡主您别扇了,大冷天的,别着凉了。”

  卫姮尴尬地轻咳一声,将扇子收了起来,别在腰间,怂了怂脖子,还确实挺冷的。

  卫姮抖了抖擞精神,偏头对黛姜示意了一番,黛姜便上前对门卫递上拜帖道:“我家公子求见国师大人,劳烦小哥通禀一番。”说着还偷偷地往门卫手里塞了一锭银子。

  那门卫收了银子,便接下拜帖对黛姜拱手道:“劳公子稍等,小的这就去回报我家大人。”说完便转身进了府门。

  卫姮扁手站在府外上下打量,黛姜估摸着门卫一时半会来不了,就走到卫姮身边说道:“殿下,外头天寒,您要不先进马车里暖暖。”

  卫姮点了点头,就一股脑地钻进了马车。卫姮坐进马车后,挑开帘子看着外头。这才多点功夫,来来回回地就有好几批人来给上清府送礼,嗬,这位国师大人好大的面子啊。

  卫姮心里正嘲讽着呢,那头就听到门卫回报,说是他家大人正忙,什么人都不见。卫姮乐了,这拜帖里可是表明了身份的,他居然敢拒绝,好大的架子啊。卫姮跳下马车,对门卫问道:“你家大人可曾看过拜帖?”

  那门卫拱手说道:“回公子,我家大人看了。”

  “看了还不见?”卫姮轻皱眉头,心中微有不悦。

  “是,我家大人不见。”门卫不冷不热地回答。

  卫姮深吸一口气,亲切地笑了笑,对门卫说道:“我估计你家大人怕是贵人事忙,没看仔细拜帖,我和他是旧识,他是不会不见我的。要不这样,你先带我进去,他见到我本人,自然就不会误会了。”说罢,又对着黛姜眨了眨眼。黛姜顿悟后,忙上前递上钱袋。

  卫姮接过钱袋从里面又取出一锭银子,笑眯眯地往门卫手里塞。

  这回门卫可没再收着,而是猛地后退一步拱手道:“公子请回吧。”

  卫姮这还是头一回吃闭门羹,心中微恼,就冷声斥道:“你可知道我是谁,胆敢拦我,可没好果子吃。”

  那门卫不卑不亢,依旧拱手道:“公子请回。”

  卫姮见这厮油盐不进,气得猛跺一脚转身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