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孝武帝怒斥十四子
作者:边笛子      更新:2022-05-07 15:55      字数:3253
  卫姮的皇姑母卫玥,封号寿阳公主,乃孝武帝嫡长女,十年前作为和亲公主嫁于北狄国大王乌丸达,以此换得两国间的和平。

  刘太傅点了点头道:“是,既能以一女子换得,又何故枉送万千将士和一众百姓的性命,人命并非草芥。”

  卫姮稚嫩的小脸上强挤出一丝笑容道:“我似乎明白先生的意思了,难怪我大启百年来所送出的和亲公主皆是出身卫氏皇族。我皇姑母明明是皇祖父的长女,自幼最得皇祖父的宠爱,却依然被送至北狄和亲。”

  刘太傅摇了摇头道:“当初北狄上书和亲,陛下本不欲将寿阳公主送出,想从王侯贵胄中择拣一名贵女代为和亲,可惜北狄国不允。而皇族当年也只有寿阳公主一位适嫁公主,于是寿阳公主舍生取义,跪求陛下令其和亲。”

  卫姮一脸错愕,难怪父亲每每说起皇姑母都是一脸敬佩,虽然母亲从不曾与自己提过这些,但卫姮一直都知道卫玥姑姑因为和亲而被人尊敬,却没想到其中还有这样的缘故:“同为卫氏宗女,论魄力,我不及皇姑母万分之一。皇祖父当年赐‘玥’为名,意为天赐神珠,皇姑母当得。”

  刘太傅一直都知道卫姮天资聪慧,颇有灵性,听她此番说来,想必已经想明白了,颇感欣慰,不枉费太子殿下的苦心栽培。

  下了学后,卫姮这个一向没心没肺的小人儿心情颇为沉重啊,血脉亲情终敌不过江山社稷。想到这里,卫姮突然有些思念起卫曌了,似乎好多天都没见到他了。

  卫姮出了门就毫不犹豫地抬脚去了卫曌的寝宫,到了殿外却被宫人们拦住了,说是太子有命,令皇长孙殿下罚抄经书,闭门思过。卫姮撇了撇嘴,许是卫曌功课不过关被父亲罚了,真是可怜呀,自己还是不要去添乱了,于是就转身回了自己的寝殿。

  唉,人生真是寂寞如雪啊,身上有伤不敢去母亲那边,而父亲又一向忙于国事,卫曌忙着抄经书,十四叔也不准她去校场,皇祖父的话,这时候估计比父亲还忙呢,皇祖母的话,还是算了吧,皇祖母太严苛了,出宫的话……卫姮回头看了一眼紧随身后的两个虎贲,心虚地笑了笑,得,还是安分点吧。

  此时御书房内皇帝正在批阅奏章,连续看了几个时辰也是有些乏了,就放下奏折,闭目养神。站在一旁的常禄轻轻地走近皇帝,低声说道:“陛下,如今御花园的梅花都开了,要不要去瞧瞧?”

  皇帝睁开眼,忖度了一会,点了点头道:“也好,朕也乏了,去赏赏花松快松快。”随后就带着一众侍从摆驾御花园。途中正巧遇到一同去给皇后请安的太子和十四皇子,就顺便叫上两人一并去赏花。

  这段时节御花园里的梅花开得格外好,皇帝看到也是心情大好,突然想到当初万梅齐开而待的固安郡主,就开口说道:“常禄,如今寒梅园的梅花也该开了吧。”

  常禄忙躬身上前回道:“正是呢,奴才早些天就听人说了,今年寒梅园的梅花开得是极好。”

  皇帝笑着点了点头道:“不错,不错”说完又转头对太子问道:“固安近来功课可好?”

  太子上前行礼回道:“回父皇,阿姮近来功课极为认真,刘太傅也是赞不绝口。”

  皇帝笑了笑道:“这小丫头自小顽皮,如今却能静下心来念书,倒是奇了,哈哈。真的是长大了,朕似乎也有好些天没看到固安了,还真有些想念着小丫头的笑声。”说罢就转身对常禄吩咐道:“去,把固安郡主给朕请来。”

  常禄领旨后,就立马转身吩咐下去。

  不一会,卫姮就跟着宫人一道来了御花园。

  皇帝一见卫姮过来了,就笑眯眯地弯下腰,张开双臂道:“来,固安,到皇祖父这边来。”

  卫姮一看,立马就抛掉宫规戒律,撒着欢地冲进皇祖父的怀抱,嘴里还娇滴滴地嚷嚷着:“皇祖父,阿姮好想你啊”。

  皇帝龙心大悦,将卫姮抱在怀里颠了颠道:“嗯,不错,比上次沉了点,看来真的长大了不少。”

  常禄看着祖孙俩的亲密互动,也跟着乐开了花。孝武帝一向不苟言笑,即使是对着太子和皇长孙也是淡淡的,却唯独对这位生带异象的小郡主千恩百宠,也亏得小郡主生性活泼,才能让皇帝这般开怀。

  皇帝心情大好,就抱着卫姮一路赏梅。卫姮也是得意地有些忘了形,就忘记遮掩伤痕的事,抬起手就指着梅花要摘。

  皇帝原本也是笑的灿烂,蓦的看到卫姮手腕上的伤痕,脸色刷的冷了下来,抬起一只手握住卫姮受伤的手腕问道:“怎么弄的?”

  卫姮正赏着梅花呢,突然被皇祖父抓住了手腕,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皇祖父的询问,这才想起手上的伤,心里慌得要死,只得装聋作哑道:“啊?什么?”

  卫珞见情形不对,若是卫姮私自出宫的事被父皇知道,就凭父皇对卫姮的宠爱,那东宫和守城的一干人等恐怕都难逃一死,而那个打伤卫姮的人估计也要遭受灭族之灾。两下权衡,卫珞便直接跪在皇帝面前说道:“回父皇,是儿臣失职。”

  皇帝微微眯上眼,透出些许危险的味道,沉声问道:“这是你伤的?”

  卫珞毫不犹豫地回道:“是,请父皇责罚。”

  卫姮一看卫珞出来顶包,就忙解释道:“不是的,皇祖父,是我自己在练武的时候不小心伤到的,不是十四叔伤的。”

  皇帝转头看着卫姮冷冷地问道:“练武时伤的?”

  卫姮连连点头道:“对,是我自己伤的,不关十四叔的事。”

  皇帝附身将卫姮放下,偏首对常禄吩咐道:“去请太医给郡主治伤。”说完又往卫珞走近几步冷哼道:“纵然朕准你教导固安武功,你也不该乱了分寸。你在她身上留了多少道伤,朕就在你身上留下多少道伤,以此谢罪。来人啊,将十四皇子拖下去,杖责三十。”

  卫姮一听皇祖父要打十四叔,忙跪下求情道:“皇祖父,不关十四叔的事,求您不要罚他好不好,皇祖父阿姮求求您了。”

  太子也看不下去,开口求情道:“父皇,十四弟一向疼爱阿姮,想来此事与十四弟无关。”

  皇帝冷哼道:“无关?他既是固安的皇叔,就该好生照看固安。如今固安受伤,他难辞其咎。”

  卫姮一听皇祖父这么说更慌了,再顾不得出宫不出宫的事了,只想把事情全交代出来,免了卫珞的军棍:“皇祖父,不是这样的,跟十四叔无关,是我不好,是我偷……唔。”

  卫姮话还没出口,就被跪在一旁的卫珞捂住了嘴巴。卫珞看着卫姮,面色严肃地摇了摇头,让她不要坦白。卫姮也看懂了卫珞的意思,不敢再说,但心里还是急得不行,忙开口道:“皇祖父,我身上的伤不多的,就这一个,而且现在也好的差不多了,您就不要罚十四叔了。”

  皇帝将二人之前的动作看在眼里,知道其中另有隐情,但还是气卫珞没能护好卫姮。

  太子见皇帝不说话,忙跪下求道:“父皇,儿臣是阿姮的生父,没能照顾好她也是儿臣失职,要责罚请责罚儿臣吧。也请父皇念在已逝容嫔娘娘的份上,饶过十四弟。”

  皇帝合上眼深吸一口气后缓缓说道:“太子,你身为固安生父,却未能护亲女周全,上对不起高堂,下对不起子嗣,回去罚抄十遍孝经。”

  太子听后忙领旨谢恩:“儿臣谢父皇恩典。”

  皇帝转头又对卫珞说道:“十四,你身为皇叔,不爱惜后辈,实在可恶,杖责十五,以儆效尤。”

  卫珞听后知道这事算是揭过去了,心下松了一口气道:“谢父皇恩典。”

  只有卫姮一个人觉得不满意,还想再劝,却被卫珞牢牢抓住手腕,不许再说,最后只好一脸歉意地看着卫珞,心中自责不已。

  旨意一下,就过来了几个禁军将卫珞带了下去,执行杖责。卫姮看到担心的很,忙起身去追,却被常禄拦住道:“郡主殿下莫急着走,太医都已经到了,还请郡主移步到内殿让太医察看一番,也好让陛下安心。”

  卫姮转头看了看父亲,见其轻轻地点了点头,又转头看了看皇祖父,才依依不舍地跟着宫女去了内殿。

  十五军棍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对于皇宫这群金贵的皇子王孙而言,确实够多的。但幸好卫珞自小习武,练得一身硬骨头,扛下这十五军棍也不再话下。而且太子一直站在旁边监刑,所有人都知道十四皇子丧母后就一直被养在皇后膝下,这么多年视若己出,甚至于比太子殿下更得皇后宠爱,而太子对于十四皇子也是亦兄亦父,两人感情甚笃,犹如同胞兄弟般,自然也不敢下狠手,只好意思意思地敲打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