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系统根本任务
作者:123冲      更新:2022-05-06 23:03      字数:2395
  呼哧!

  呼哧!

  众人都清晰地听到了她的喘气声。

  “冷静,冷静。”

  “躺下,快躺下。”

  边上的护士急忙伸手,想要帮她躺平。

  肺栓塞,尤其已经进行溶栓治疗的肺栓塞,是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的。

  一方面是为了降低耗氧量,降低心肺负担。

  还有一方面,则是避免活动导致再次血栓脱落,形成新的栓塞。

  然而女人看起来极其地激动,以衰弱的身体,爆发出惊人的力量,竟然一下子掀开那护士,猛地跳下床。

  输液的针头立刻被扯下,鲜血淋漓。

  女人一把抓住儿子,泪水涟涟“小刚,小刚,你真的拿了项链?你拿去干什么?”

  小刚低着头不敢看他妈“妈,是我拿的,卖掉了。卖的钱打赏了小玉,就那个长头发唱歌的女主播。”

  女人眼前一黑,身体直晃。

  嘴里喃喃说道“我教过你的,做人不能这样,不能这样。赵大姐,我对不起你,对不起你啊。”

  边上一干医生护士纷纷出声

  “等会再说,先躺下。”

  “来,我帮你止血。”

  更有医生直接开出口头医嘱,意在帮助女人镇静“安定10g肌注。王医生,你看行吗?”

  “啪!”

  乱糟糟的人群中,女人体内残存的力量再次爆发,狠狠地扇了儿子一耳光,然后无力地倒向地上。

  好在人多,七手八脚地扶住,将她架回床上,重新输液、接回氧气、接回心电监护。

  然而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短短几秒钟,就降到了85,并且还在一路下跌。

  再看女人,面色肉眼可见地转差,呼之不应,陷入晕厥。

  在场的院领导惊慌地问道“王医生,这怎么回事?”

  王磊面色也很差。

  他忽然发现自己少有地陷入困境。

  首先是一向最拿手的诊断成了难题。

  透视的底牌已经用尽,现在是晚上九点,要恢复,得等到三小时以后。

  这个医院连t都没有,更谈不上造影,对诊断毫无帮助。

  然后是治疗也成了问题。

  强大的一院不在身边,实力强劲的同事、先进的设备、齐全的药物、24小时严阵以待什么都有的手术室……一个都没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己空有一身血管外科技术、血管介入技术,却完全没有趁手的设备和器械,拿什么去救治?

  别慌,王磊定了定神,说出自己的判断“应该是二次肺栓塞,最大的可能是心内赘生物再次脱落。”

  众人纷纷点头。

  这判断是最靠谱的。

  患者的病根在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其特点是会出现心内赘生物,这种赘生物附着不牢固,脱落后随着血流行走,就会形成栓塞。

  刚才这一闹,又是溶栓过程中,随着基底部的溶解,附着更加不牢,出现再次脱落很合理。

  而患者晕厥、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也支持这一判断。

  “那怎么办?”

  院长期待地看看王磊,又看看镜头里的曹永斌,就像看着两根救命稻草。

  曹永斌的面色比王磊还难看。

  虽然说他坚信王磊有手术兜底的能力,但那建立在有手术时间的基础上。

  他是看到那女人神志清醒、血氧饱和度还可以之后,觉得几个小时内不会死,才敢说出兜底的话。

  谁知道明明已经溶栓见效了,这女人还会突然搞这么一出,导致二次栓塞。

  这次的病情进展快得吓人,明显是栓塞了肺动脉主干这样的大血管,导致大面积的肺组织失能。

  而且失能到了快速、严重影响脑供血的程度,这才会立刻晕厥。

  这种情况,死亡就在眼前,就算在一院,都不一定来得及组织手术,更别说什么都缺的基层医院了。

  面对一干医护人员期盼的眼神,王磊迅速摒弃慌乱,大脑飞速运转。

  “你们有猪尾导管、气囊导管吗?”

  一个内科医生答道“我们没有,一院有。他们正准备开展pi,已经开始备货。”

  王磊松了口气,有导管就好。

  当初第一位往心脏放入导管的医生,用的只不过是导尿管。

  “好,刘院长,马上向一院调导管,有什么导管都送过来。”

  刘院长不敢耽搁,问都没问,就掏出手机打电话。

  “两手准备。”

  王磊连续不断地下达指令。

  “一,即行透视下导管溶栓术。立刻准备铅衣、转移病人至x光室。”

  曹永斌惊骇地瞪大了双眼,以这医院的条件,这是要做半世纪前的复古介入吗?

  连t都没有,就凭原始的x光透视,成像模糊,完全靠医生的技术盲人摸象?

  “二,做手术准备,一旦介入失败,立刻开胸探查。”

  “曹主任,您怎么看?”

  有人不放心,向曹永斌提问。

  虽然觉得成功可能性极低,但别无选择,曹永斌毫不犹豫地说出看法“别无选择,不尝试的话,很快就会死亡。”

  院长已经快速打完电话,闻言果断拍板“就这么办。”

  医护人员立刻行动起来,有人找家属谈话签字,有人联系各科室做准备。

  中年男人抓着笔,懊恼地给了自己一个嘴巴“人财两空,亏大了!”

  小刚则跪在床前,接连扇了自己几个大嘴巴子,那脸肉眼可见地肿了起来。

  被护士劝阻后,他转身抱住王磊的腿“王医生,王医生,我错了,您救救我妈,救救我妈!”

  王磊点头“好。你让开。”

  很快准备完成,人们将女人抬到车上,往x光室疾奔而去。

  到达之后,王磊让值班的放射科医生给自己找了件铅衣。

  这种铅衣跟介入手术专用铅衣不一样,保护范围小得多。

  而手术中需要连续不断地透视,辐射量之大可以想象。

  没事的,我年轻体壮,顶得住。

  王磊用毫无科学性的理由安慰着自己,穿上铅衣,一边检查各种准备,一边在脑海内不断复盘自己的计划。

  又过几分钟后,一院的导管送到。

  众人沉默地站在室内,短短的时间内,他们全都弄清了病情的严重性,以及理论上连个位数都危险,恐怕得用小数点位数来衡量的成功率。

  这么差的条件下,这个被一院专家认为能兜底的年轻人,真的兜得住吗?

  “你们都出去吧。”

  呆在这里吃射线是毫无意义的,人群沉默地退出,留下王磊和一个放射科的医生。

  厚重的铅门徐徐关闭,室内漆黑一片,只有器械盘和手术部位有一点微光。

  “开始。”

  王磊发出指令。

  “铛!”

  脑海里突然一声钟鸣。

  “基层缺医少药,许多在大医院能活的病人,在基层只能死去。”

  “基层没钱看病者的比例远远大于城市,许多农民至今保存着生病就躺平、等待自愈的习惯。”

  “凭借系统赋予的能力,改善基层民众的医疗条件,让本来没有生存希望的病人得到希望,这就是下乡的意义所在。”

  “扩大医疗团队、发展壮大谪仙乡医院是手段,借此救活更多的病人,才是目标。”

  我明白了。

  王磊拎起手术刀。

  “铛!”

  “王磊不计前嫌救治病人,遭遇困境后又勇于承担,甘冒辐射和失败风险,契合本系统根本目标,触发根本任务医德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