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周氏父子回来了
作者:123冲      更新:2022-05-06 23:00      字数:2271
  <div id="cener_ip">  对啊!

  既然根源在于脊髓腔压力太大,那就减小脊髓腔压力!

  脊髓腔压力哪来的?

  不就是脑脊液吗?

  所以他们做“脑脊液引流减压术”——把脑脊液给放掉一部分,压力自然就下降了。

  不管你局部血压(远端动脉灌注压)怎么降,我始终让脊髓腔压力比你低,血液自然就乖乖地流过来了。

  “z国人,太聪明了!”关谷喃喃自语,忽然有一种立马辞职,来z国游学的冲动。

  区区半天时间,他已经见识了多次精彩的创意,每每于平凡中收奇效,一举解决之前无法解决的难题。

  要是能和苏医生的老师共事,经常与他那天才的心灵沟通,一定能大有进步。

  “天才,苏,你的老师是天才!”

  y国老帅哥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

  满厅观众都发出类似的惊叹,包括所有学生在内。

  之前那些技术太深奥,学生们不懂其中精彩何在,但脑脊液是基础知识,一下子就想明白了。

  这种平凡中见伟大、克服医学难关的创意,是最能打动学医者人心的。

  所以他们也发自内心地赞叹着,不少人暗暗下定决心我以后要去一院实习、规培,要留在一院工作。

  赞叹声中,李光消毒、铺巾,娴熟地将一根7号穿刺针刺透蛛网膜,穿入蛛网膜下腔(脊髓腔)。

  对于麻醉医生来说,蛛网膜下腔穿刺,是最简单不过的玩意了。

  这还是现在全麻一统江湖的年代,如果是在腰麻、硬麻,甚至还有乱七八糟的骶麻、腰硬联合麻的时代,麻醉师们做腰穿的姿势是这样的——

  左手一按皮肤,右手拎起针就戳……啊,熟悉的感觉,又是那一层膜在挡路。

  没关系,让我来戳破它。

  pu,成了。

  几秒钟的功夫。

  比喝水还快。

  李光拔出7号针的内芯,将一根导管放入针腔,从针口探出,进入蛛网膜下腔。

  再退出穿刺针,引流导管便留在了蛛网膜下腔内。

  接下来,就可以随时抽取适当的脑脊液,使得蛛网膜下腔内的压力符合医生要求。

  见病人重新被放平,开始做evar的消毒铺巾,专家们又想起了三大流氓+三大动脉狭窄。

  好奇怪,虽然三大流氓还在,三大动脉狭窄还在,忽然一下子就不慌了。

  关谷问道“苏医生,瘤颈瘤体条件都这么差,下面你准备怎么做?”

  苏新月非常干脆地答道“很简单。第一,瘤体的潜在危险是易被器械碰破,考验的是技术,所以这一项困难等于不存在。”

  凡尔赛的气息扑面而来。

  没人有意见。

  不管信不信苏新月刚才的狂言,但她的基本功大家都看在眼里。

  绝对强。

  或许只有她老师能超过她吧?

  但大家看不出来师徒俩谁强,至于原因,大家心里也有猜测,不过不太愿意承认——

  evar,血管王冠上的明珠,全世界心血管医生竞相攻克的手术,检验不出师徒俩的水平极限。

  所以没法分辨师徒俩谁的基本功更强。

  “第二,瘤颈的潜在危险是动脉瘤重构,导致支架滑脱——所以要先做动脉瘤重构术。”

  如果是之前,关谷会把这句话看作呓语。

  但不久前他刚刚看了王磊的动脉瘤重构术,硬是突破了绝对禁区。

  所以稍微想想就明白了

  动脉瘤自发的重构很危险,因为无法控制。

  但是医生主动将动脉瘤重构,就可以让动脉瘤预先变成适合支架的形状,完全可控。

  再加上新型支架的分支技术,可以说消灭了支架脱位的风险。

  “第三,动脉粥样硬化,正对应着新型支架最突出的性能。”

  说到这点,大家才想起来,新型支架最大的卖点不正是控制再狭窄吗?

  人家的名字就突出了这个特性药物洗脱支架。

  为什么会再狭窄?

  就是因为后续的动脉粥样硬化,重新堵塞了管腔。

  但人家这新支架,直接把五年再狭窄率降到了1。

  说明了什么?

  说明人家的药物够强,可以长期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哎,都怪他们的evar技术太猛,害得我们忘记了支架的主要性能。

  诶,对啊,这支架最主要的用途不是evar,而是pci!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

  从evar的情况来看,这师徒俩、这新支架,格外地靠谱!

  想到这里,凡是常做pci的专家都精神抖擞,恨不得马上高呼

  “我们坚决支持新型支架!”

  “赶紧上市,我要让医院把其他支架全扔进垃圾堆,只用你们的新支架!”

  苏新月稍作解释,便不再说话,完成基础的准备后,首先做起了动脉瘤重构术。

  看着那如出一辙的操作手法、粘贴复制般的快准稳,关谷越发坚定了游学z国的念头。

  接下来,苏新月丝毫没有触碰到脆弱的瘤体,利用支架的性能,完美控制住了流氓团伙。

  手术结束的时候,满厅掌声如雷。

  不仅为苏新月的技术,也为新支架、新术式,更为全世界动脉瘤、冠心病患者。

  王磊那边,做完第四个手术,正要去吃午饭的时候,一个电话打了过来。

  周明昊。

  “王医生,我回来了。蜀黍那边已经同意让我做试验,要麻烦你了。”

  “好的,什么时候到?还有,你父亲的情况怎么样?”

  “下午蜀黍们会带我去一院,要听他们具体安排。”

  “我父亲准备就在一院手术,手术难度据说非常大,不过已经请了克里夫医院的詹姆斯先生主刀。”

  詹姆斯?倒是有点耳熟。

  除了那位昨天做报告的、神经外科的詹姆斯外,好像有个更出名的詹姆斯。

  周明昊解释道“詹姆斯的老师罗伯特先生,是y国科学院院士,世界顶级肝胆胰外科权威。”

  “可惜罗伯特先生年事已高,几乎不再做手术。”

  “而詹姆斯先生就是他的大弟子,据说接过了他老师“最终裁决”的权杖,是现在的肝胆胰外科第一人。”

  王磊想起来了,是有这么回事。

  秦沛那家伙就曾酸溜溜地说过“我要是有罗伯特一半,不,四分之一的本事就发达了。”

  下午,王磊做完今天的第七台手术时,一大票人找了过来。

  除了几位面色严肃的蜀黍外,周国强夫妻、张院长郑院长李一山等人也在其中。

  周国强身边还跟着个精神矍铄的老者,身穿中山装,气度儒雅。

  一见王磊,周国强夫妻就亲热地过来握手寒暄。

  眼见气氛融洽,张院长趁机说道“王磊在肝胆外科上也很有造诣,相关示教录像得到了全世界专家的赞誉……要不,让王磊也上台,给詹姆斯先生做个助手?”<div id="cener_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