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王磊靠谱吗
作者:123冲      更新:2022-05-06 22:49      字数:2120
  <div id="cener_ip">  韩峰现在是王磊最忠心的脑残粉。

  他是鱼刺老头的床位医生,按照王磊教的办法做术后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彻底保住了老头的腿。

  连续两天查房,他的思路、实际效果都得到了主任的极力夸赞。

  其他同事也不得不对他另眼相待。

  甚至他都准备就此写篇论文了,而且准备投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

  当然,通讯作者、第一作者都必须是王磊。

  这种级别的论文,只要有个二作,就足够奠定名望的基础了。

  毫不夸大地说,如果成功发表,就有名医之资!

  云想衣裳,把心给你、然后我走等女粉则更为雀跃,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花式吹捧。

  贾冲看到这些无脑吹,霎时怒火攻心,血管差点爆掉。

  淡定,淡定。

  别跟这些脑残一般见识。

  脑残的世界,我们正常人难以理解。

  又是一番自我心理建设,外加同级别智者朱泰的开导。

  贾冲再次恢复平静,讥讽地看看聊天群,关闭,叫入下一位病人。

  呵,且让王磊嚣张一时。

  等他滚蛋了,看你们这边脑残粉还怎么吹。

  此刻,王磊的手机响个不停。

  回答了几个好奇宝宝的问题后,已经走到会议室外,赶紧改成静音。

  刚进门,张院长就招手“王磊,来来来,坐这边。”

  一群大佬好奇的目光中,王磊被张院长按在身边的椅子上。

  然后就听张院长说道“大家认识一下,这就是首先预警伤寒的英雄,规培医生王磊。”

  杨爱国和李一山投以欣赏欣慰的目光。

  其他大佬们投以欣赏+怀疑、不置可否的目光。

  尤其是级别不够,但被特邀参会的传染科主任医师们,怀疑之色最浓。

  没人比他们更知道伤寒初期确诊的困难度了。

  就算他们这些经验丰富的专家,也不敢象王磊这样做。

  这小子,会不会是傻大胆,又运气好,恰巧蒙对了?

  短暂而敷衍的掌声后,张院长说道

  “现阶段,溯源、管控由其他单位完成。”

  “我们医院的责任是发现病人、治疗病人。”

  “治疗不用说,按照治疗原则来就是了。”

  “有杨老师坐镇,一院就是江南市最强的。”

  众人纷纷点头微笑。

  这一点,所有人都有极强的信心。

  “难的是发现。大家都知道,伤寒初期很难确诊,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众人微微点头。

  能进这个小组的,全有临床背景,深知伤寒初期的麻烦。

  培养不用说,伤寒杆菌增殖缓慢,最快也要5天,甚至14天才能出结果。

  肥达氏反应看起来24小时能出结果,但阳性还好,阴性的话毫无价值。

  如果你一看阴性,愉快地对病人说道好,没事了,回家吧。

  那你就放跑了一半伤寒病人——按照统计,一半以上的伤寒患者,初期都是阴性。

  有的人甚至伤寒都治好了,肥达氏反应还是阴性。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实验室证据,全靠医生临床诊断的话,怎样准确地“挑出”伤寒患者?

  张院长接着说道“但必须解决‘发现’问题,否则可能导致医院瘫痪。”

  众人重重点头。

  如果是县乡级小医院,“发现”不是问题。

  因为只接收本地病人,伤寒以外的发热病人就那么多,就算全部按照伤寒处理,也不至于瘫痪。

  但一院是什么医院?

  省会最大最强的医院。

  全省甚至全国的病人都过来就诊,数量惊人。

  如果把所有发热的病人都当伤寒处理,每一个住院7天甚至14天,等待实验室结果……

  那就啥也别干了,直接瘫痪完球。

  “所以,现在的关键是组成一支强有力的诊断组。”

  “诊断组的成员,眼光必须足够准确,收治伤寒病人时,不能收进‘假’病人。”

  “同时也必须足够敏锐,不能漏掉一个病人。”

  “本来杨老师坐镇最合适,但救治确诊病人更需要他。”

  看看杨爱国花白的须发,张院长心里微微叹息。

  老师真的老了,经不起太大的工作量了。

  张院长拍拍王磊肩膀“事实证明,我们这位小伙子,眼光足够敏锐,足以胜任。”

  众人再度投以怀疑的目光。

  这话,吹得有点过了吧?

  第一个发现伤寒病人而已,运气味道浓厚。

  就算不是运气,发现一个和“不能漏掉一个”,差得也太远了。

  你这句话如果说的是杨老,我们毫无意见。

  说一个这么年轻的毛头小子……

  张院长早就让人做了调查,此刻掰着指头说道

  “这两天王磊一共经手13位发热病人,收住9位,杨老师看过了,全部是伤寒。”

  “没收住的四位,病历也请杨老师看过了,发热原因明确,基本排除伤寒。”

  众人的目光变了。

  这种准确度,张院长还真没吹牛。

  “普外门诊的住院医生孙昊,这次也提前收住了伤寒病人,做出了贡献——据他自己说,是因为王磊的帮助。”

  “昨天,一位肠梗阻病人即将手术,王磊看出她是伤寒,在麻醉即将开始时叫停手术,成功地以镜下取异物解决了梗阻。”

  众人目光再变。

  区区一个规培医生,敢于拦停手术,除了过人的胆气外,还需要什么?

  强烈的信心!

  精准的眼光!

  这不正是最符合要求的人吗?

  “我的看法,王磊担任巡查员,组长将由传染科资深主任医师担任。”

  “王磊主要工作为巡查全部待筛病人,必要的情况下,拥有临机决断权。”

  众人齐齐点头。

  这安排好。

  表面上,王磊只是个巡查员,上面有资深主任医师把关。

  实际上,他有较大权力,不至于受到掣肘。

  而且诊断组肯定是要分组分班次工作的,王磊如果跟其他组员一样,陷在某一小组、某一时间段,未免可惜。

  自由巡查全部病人的话,可以更好地发挥能力,做出更大贡献。

  不愧是张院长,面面俱到,很老成。

  唯一的问题,就是王磊得有真本事,对得起张院长的安排。

  否则,这番苦心孤诣的安排,就成了笑话。

  大家伙不由再次端详王磊。

  听张院长列举光辉事迹的时候,倒是觉得王磊挺靠谱的。

  但现在一看那稚嫩的脸,立马又有点不放心。<div id="cener_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