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胆子再小一点
作者:123冲      更新:2022-05-06 22:49      字数:2286
  <div id="cener_ip">  王磊站得笔直,对几乎戳到自己鼻子上的手视而不见

  “我怀疑她是伤寒。”

  “伤寒病人贸然手术,危险性很高。只有在其他手段无效的情况下,才能考虑手术。”

  “伤寒病人做胃肠道手术需要专门准备,不能就这样开,否则会造成严重污染。”

  “所以不能手术!”

  瘦医生恼火道“又是伤寒。你以为你是传染科杨主任,说是伤寒就是伤寒?”

  王磊说道“老师,我当然不敢跟杨主任比,但我请求传染科会诊,由他们来确定。”

  瘦医生气得口不择言“你有什么资格要会诊,别给脸不要脸。”

  刘麻劝道“大家都别急,王磊,你是学生,还是听老师的吧,啊?”

  王磊仍然摇头“谢谢刘老师,这个手术,不能开。”

  瘦医生暴跳如雷,指着王磊鼻子大骂。

  王磊担忧地回头看了看,还好,何静仍然安静地躺着,似乎外面的世界跟她毫无关系。

  骂声中,自动门打开,好几个医生护士探头探脑。

  随即一个熟悉的声音传了进来“你们搞什么名堂呢?”

  李一山大步而入,看到瘦医生这架势,眉头一皱“这是手术室,吵吵嚷嚷的象什么样子?”

  业务上,李一山是主任医师、本省胸外科权威。

  职务上,他不仅是管着胸外科,还是大外科主任,所有外科医生都归他管。

  他一句话出口,手术室里立刻安静下来。

  瘦医生赶紧收回手指,兀自愤愤道“李主任,这个规培生阻扰手术,应该严肃处理。”

  “哦?”李一山看向王磊,板着的脸一下冒出笑容“王磊啊,你干嘛要阻扰手术?”

  “李主任,我怀疑病人患有伤寒,所以应该先镜下取异物,不得已时才考虑手术。”

  “伤寒?”李一山也愣了一愣“那你的看法没错啊。”

  瘦医生愤怒道“哪有什么伤寒,他是瞎猜的,完全就是在捣乱!”

  王磊说道“我请求传染科会诊。”

  李一山点点头“这就对了嘛,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办。难道传染科还会拒绝会诊?”

  瘦医生一呆,什么拒绝会诊,李主任根本就没ge到要点。

  “李主任,不是这样的……”

  李一山大手一挥“就这么定了,请传染科会诊。”

  会诊单送到传染科,一个医生接过单子,纳闷地说道“怎么又是伤寒。”

  杨主任正准备下班,闻言要过单子。

  肠梗阻,长发公主综合征?

  外科?手术室?伤寒?

  有意思。

  “我去吧。”

  老头子把会诊单揣兜里,慢悠悠地踱向大门。

  一众小菜鸟傻傻地看着他的背影。

  这种级别的会诊还用主任亲自出马?

  不对。

  想起坏老头早上出的题目,一干本来准备下班的医生们纷纷穿上白大褂,一窝蜂地跟着老头跑了出去。

  “主任,我们也去。”

  “嘿嘿,难得的机会,正好跟您学习学习。”

  坏老头笑得慈祥“好,好。都去,都去。”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杀到第二手术室,门口的护士吓了一跳。

  其他人不认识,传染科的杨爱国杨主任,退休之后返聘,本院年纪最大的在职医生,张院长的恩师,谁不认识。

  这么多传染科的人来手术室,是要干啥?

  她赶紧恭恭敬敬地送上无菌拖鞋,目送众人簇拥着杨爱国向里面走去。

  看到杨爱国亲自出马,连李一山都赶紧奉上笑脸“杨老,怎么你还亲自过来了?”

  “伤寒啊,我能不来吗?”

  老头子看过病历,慢悠悠地踱进手术间,慈祥地说道“小丫头,别紧张,我给你检查一下。”

  何静无动于衷。

  老头子什么样的病人没见过,毫不在意地检查起来。

  一圈医生围着看,由于人数太多,后面的只能伸头伸脑,从缝隙里看个一星半点。

  检查完毕,一行人回到医生办公室。

  众人眼巴巴地瞧着老头,等他下结论。

  在外面,老头子就不卖关子了,爽快地说道“李主任,高度疑似伤寒。”

  在这方面,他是本院当之无愧的权威。

  一言既出,刚才还气势汹汹质疑王磊的人们全都偃旗息鼓。

  李一山当即拍板“请消化科会诊,行镜下取异物术。”

  “同时按伤寒手术做准备,如果镜下取异物失败,转手术治疗。”

  拍板之后,他才转向老头子“杨老,具体给我们讲讲呗。”

  杨爱国点点头,一五一十地分析起来。

  其实他说的东西并不高深,其中的大部分,王磊已经在群里说过。

  但规培生说的,大伙就不爱听。

  你见过伤寒吗?

  还不是跟我们一样,从教科书上看点理论知识,然后连猜带蒙?

  杨爱国说的,那可不一样。

  人杨老那是传染科活化石,亲身经历了多次伤寒爆发。

  见过的伤寒病人,比你规培生见过的全部病人都多。

  医生这一行,经验和水平非常重要。

  同一个病人站在面前,有的医生就是看不出名堂,有的医生却能一眼看穿。

  这就是差距——客观存在的,不得不服的差距!

  除此之外,杨爱国还比王磊多了个证据流行病学。

  王磊靠自己看,勉强看到了三十来个疑似病例。

  杨爱国虽然没向上报告,却派人到各个科室收集大量相关病例,做了初步汇总,以帮助做流行病学诊断。

  伤寒的诊断分三个方面——

  1流行病学诊断。

  2临床诊断。

  3实验室诊断。

  其中实验室诊断是金标准,但时间不够无法得到结果。

  王磊能对外说的也就是临床诊断,自然没有说服力。

  杨爱国在他的基础上,加了流行病学诊断,说服力倍增。

  杨爱国说完后,有个年轻的女医生问道“主任,您早上说的‘自己悟’,是什么意思啊?”

  老头子笑了笑“你们肯定很奇怪,还没有确诊伤寒,为什么要开针对伤寒的无渣饮食?”

  他抬起头,看向天花板,老眼微微闭合,仿佛在缅怀着什么。

  “我这辈子,从伤寒上得到的最大教训,就是胆子要再小一些,把病情看得再严重一些。”

  “执行无渣饮食,病人会损失什么?”

  “最多也就吃得不好,难受一些罢了。”

  “但假如真的是伤寒,却又没有执行伤寒饮食,会是什么后果?”

  立刻有好几个人争先恐后地回答

  “肠穿孔。”

  “会死。”

  杨爱国点点头“对啊,天平的两端孰轻孰重,不是很明显吗?”

  说到这里,他看向李一山“李主任,老头子我很佩服你们外科啊。”

  “这次的疑似伤寒,每一个都不典型,但你们偏偏就揪了出来。”

  “这嗅觉,敏锐得很啊!”

  “而且,充分做到了胆子小一些,看得重一些。”

  “我很好奇,到底是哪几位医生这么厉害?”<div id="cener_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