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七年战争的中亚牵扯
作者:施特劳斯      更新:2022-07-28 23:53      字数:5483
  北美的木叶村还在建立当中,欧洲的忍界大战却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756年5月下旬,正在瑞士出现欧罗巴联盟的环球集团和各路与会者共同发表声明,就眼下紧张的局势呼吁,各国采取冷静和克制的态度,即便战争最终仍然不可避免地到来,也希望他们能够对平民加以善待。

  为了能够更好的说服即将参战的各方,环球集团更是以身作则的表示将会在所有占领区开展慈善业务。其主要的措施包括组织人们前往海外的中立地区进行打工,用劳动来换取粮食,鼓励人们前往环球集团旗下的各个工厂进行劳动,这些劳动与军事生产基本无关,这样他们的行为也谈不上是背叛国家。同时他们也可以留在自己的土地上,以类似于木叶村的方式进行运作,并通过组建民兵来实现自保,他们的儿童以及妇女等弱势群体也可以由他们自己人来保护,以免受到战争的侵害。环球集团将会为这些受到训练的保护者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武器支持。

  这样的想法一经传出,就立刻引起了各界的轰动反响。最初的时候,一些人认为,这是海宁试图拉拢和分化占领区的人民,防止他们反抗环球集团的统治,但很快人们就发现环球集团给予了他们高度的自治县,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开明的君主政治的一种体现,还没有上台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在这方面就拥有很好的口碑。其他的欧洲君主在这方面也不缺少相关的作为,以至于普通百姓对此还是非常清楚的。在这种广泛认知的基础之上,海宁的这一系列措施就显得更加可靠可信了。

  在这些想法的冲击之下,最初的那些担忧很快就不战自溃,一些村庄甚至主动的组建起了民兵队伍,等待海宁及其手下们的到来。一些德意志诸侯的士兵甚至出现了大量的逃亡迹象,他们返回村庄,准备与妻子儿女以及父母亲友共同面对这场战争。

  即便是普鲁士的军队也没有躲过这场浩劫,本来是今晚他们原本并不一定会立刻返回家乡,而是作为一种职业,四处流浪这些流浪的雇佣兵有可能会在其他的邦国进行服役,甚至会加入法国,参与巴黎城防之类的重要业务,但他们终究是会回到普鲁士的,尤其是在普鲁士需要他们的时候,然而现在,他们显然更清楚自己的父母家人比国王更加需要他们的保护。

  国王这种封建产物带给个体的影响还没有写进他们的dna里,即便有一些人下意识的想要追随国王,但残存在dna里的所谓理智和感情还是让他们,更愿意回到父母,故乡的身边只有那些无牵无挂的人,才会像一个个楞头青一样追随着他们的国王走向战场和死亡。

  面对这样的局面,越来越多的贵族开始心惊胆战起来。虽然逃兵的数量不多,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容易的受到环球集团的影响,但这样人心惶惶的局面,让他们不认为自己能够再次轻易取得战争的胜利。

  唯一让他们略感庆幸的消息是,海宁发表了那一系列演讲,不光影响到了他们德意志诸侯连环球集团的盟友,奥地利和法国甚至遥远的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的内部也出现了大量的逃兵,尤其是奥地利人,根本无法阻止类似事情的发生,在强大的普鲁士面前,显然更多的奥地利士兵认为自己的故乡才更容易成为战场。

  法国人的情况虽然要好一些,但俄国人的农奴士兵们就没有浪漫主义者们那样的坚定意志了。由于距离遥远,普鲁士人根本不可能打进俄国的核心地带,以至于大多数士兵是不需要担心自己家乡成为战场的,可他们本来就是一群正在失去自由的农奴,在这种情况之下,即便没有任何战争的危险,他们也倾向于逃亡。如今有了一个勉强能够说得过去的理由,他们又怎么可能放弃呢?

  伊丽莎白一世女皇对于这种局面是大为光火的,不过海宁可不准备为了他的愤怒而承担任何代价,他尖锐地指出了此中要害,并且以此为理由,试图进一步说服法队稳定自己的军心士气。同时奥地利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根据海宁的建议他们告诉那些士兵们,普鲁士人第一个攻击的目标肯定是萨克森,他们在救援萨克森的路上就可以将战线推至进普鲁士境内,那样一来无论是波西米亚还是其他什么地方都不太可能再次成为战场,除非之后的发展对奥地利大为不利。

  其实士兵们也都很清楚,想要保住自己的家乡,最好和他们的国王一起战斗,那样才有机会将战线留在敌人的国家境内。每个人都只顾着保护自己家乡的话,王国将没有聚集起来的战斗力,这样一盘散沙必然是会被敌人击败的。

  所以但凡是有些理智的士兵,都没有把环球集团的宣传口号放在心上,当然环球集团也不是没有认识到这层真理,他们想要的效果就是让这些参战的国家变成一盘又一盘的散沙,让这场战争成为拖垮它们的沼泽。

  一滩沼泽一样的欧洲才是海宁最想看到的欧洲,只不过他的愿望并不容易轻易实现罢了,但他还是利用手头的资源,尽可能的想要化解这些君主们所掌握的权利。

  在他组织的欧罗巴同盟会议上,虽然最终的分红协议还没有达成,但是各路入会者已经对战争产生了愈发反感的情绪。为此他们一个个站出来,激烈抨击那些贪得无厌的封建君主们,认为他们为了争夺土地和子民,以扩大自己的权利和税收来源,所做出的所有关于战争的决定,都是卑鄙无耻和贪婪无度的。

  这让原本作为一个经济会议,而出现在瑞士的这次谈判,出现了明显的政治倾向,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这是此后而百年当中欧洲的主流发展趋向,但人们已经知道已经有人在为自己的利益发出声音了。

  这让这个会议拥有了极高的声望。

  会议随后又做出了一系列与战争相关的决议,他们将在联盟最终条约拟定之前各自拿出一定的款项来支持欧洲版蔷薇骑士的慈善行为,环球集团也因此而拥有了更加明确的名义和资本,去采取独立的军事行动,而不是受到奥地利等盟友的干预和利用。

  即便他们现在的主力仍然处于奥地利境内,但奥地利的各路将领,包括冉冉升起的什未林在内,都根本无法指挥任何一个环球集团的佣兵。

  这些人甚至还参与了一些村庄的军事改建。他们帮助那些村民修注了一些临时的城堡和围墙,试图用此来尽可能的组长可能出现在这里的普鲁士军队。这些村庄主要集中在波西米亚地区,当地的放牧和纺织产业相对发达,按照常理来讲,围墙这种不利于羊群活动的建筑物纯粹是多余的,但战争到来之后情况已经有了本质的变化。

  对于这样的行为,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部分人认为环球集团并不准备完美的履行他们的承诺。但另一方人却认为他们正在做该做的事情,他们的工作完全可以让普鲁士人付出更大的惨重,代价相反的是国王和他组织起来的军队在这方面就只做出了一些看起来很自私的勾当,他们没有把人民放在眼里。

  这样的言论一出之后,虽然有很多人附和响应,但特雷莎女王却很快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危险,仿佛有人正在邀买人心威胁到他的君主之位。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宣告结束了,倒不是这位女王被迫作出了一些看上去宽大为怀的决定和让步,而是因为环球集团确确实实复出了一些为了保护奥地利而不得不付出的成本。

  在波西米亚的围墙行动开始了,几天之后,由一些不安世事的当地人开始向邻近的西里西亚渗透,这原本是奥地利的省份,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之后,被迫划给了普鲁士作为欧洲当时的纺织忠心,虽然此地出产的各种纺织物在精美程度上还不能完美的超过意大利,但在数量上,确实让南方的那些个纺织中心都已经感到汗颜,这也是一个最为富裕的程省份,掌握它就意味着掌握了丰厚的税收来源。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正是通过这一举动才获得了大量的战争资本。不过他所积累起来的那些财富,恐怕根本无力支撑未来7年的战争。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他并没有预想到战争会持续那么久。

  而且对于这一地区的渗透,你已经无法阻止它获得足够的税收,不过如果奥地利军队能够收复这里的话,这样的税收在未来几年里都将成为空谈,这对于奥地利人来说显然是更加富有实际意义的。

  为此当地的一些爱国人士,便利用商业交流等一系列的借口进行渗透,然后将环球集团为他们加强村落防御的各种行为告知了当地人。虽然这里已经被普鲁士统治了几年,但仍然有很多人心向故国,而且她们的富裕生活已经让他们厌倦了战争带来的危险,如果环球集团能够给他们提供相同的保护,那么他们就可以尽可能的避免战争带来的损失,这对于一群已经生活在蜜罐里的人来说,实在是一种无法放弃的诱惑。

  于是在当地颇有发言权的一些任务纷纷派出代表穿过边境,去和环球集团在波心里下活动的那些人建立联系,很快,他们就得到了环球集团一方的积极响应,在他们的指导之下,这些人很快筹集了一些石块木材之类的材料,并和波西米亚的同胞们一样开始加固自己的城镇。

  这样的变化开始从西里西亚向北,蔓延得以致朱邦很快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环球集团的承诺开始逐步在现实当中展现出威力来,这比之前的传闻还要让君主们感到惶惑不安。

  不过也有一些君主们采取了极其明智的选择,比如法王路易十五就给边境地区的那些城镇美主动加强了防御,他直接派遣出了自己的军队来负责这一事务,让当地的百姓对法队感恩戴德起来,这样他的军事行动就有了极其稳固的后方。在海宁的手下潜入西里西亚之后,他也派遣自己人前往附近的德意志地区散播相同的言论,并且主动宣称是环球集团派他们去做这些事情的,因此他们赢得了附近村民的一些信任,而法国的指挥官们则希望通过不同村落的信任来在地图上构建出一条快速通道来,这样只要战争爆发,他们就可以通过不同村民进行的掩护,而迅速到达敌人的核心地带。

  这样的想法确实值得称赞。不过环球集团也并非没有想过这样的做法,只不过他们并没有必要以如此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战争当中而已。

  当年有海宁承诺给俄国女皇的那2万士兵,如今虽然在经过数年的跋涉之后,终于进入了俄国境内,但它们似乎仍然在眷恋在印度、波斯和中亚取得的那些战绩。而且其中一部分虽然身处俄国境内,但仍然在和边境上的某些叛乱分子打交道,他们所维护的利益不是环球集团的,就是大清帝国的,似乎与俄国女皇没有半毛关系。

  对于这种情况,伊丽莎白一世已经不止一次表达了不满,然而环球集团的高层从未予以过正是回应。相反的,远在北京的乾隆皇帝却曾经写信劝慰女皇,他说欧洲那些小国的战争根本不值一提,即便俄国拖后几年再出手,也不会有人能够影响到俄国获胜的最终结局。

  像这样的外交事件,在原本的历史进程当中是没有的,但随着海宁的出现,各种通讯和贸易线路的开拓,俄国女皇和他的大臣们终于有机会见到这位喜欢纸上谈兵的乾隆皇帝的所谓雄才大略了,不过这一次来自北京的这位君主提供了一个正确的建议,以俄国现在的实力来说,他们所拥有的科技虽然比欧洲主流国家还稍显落后,但如果辅之以人数优势的话,那么确实没有几个国家能够成功阻挡他们的前进。

  乾隆皇帝其实根本没有注意到科技对比这方面的事情,仍然在使用冷兵器作为主流武器的大清帝国,其对比的重点方式仍然是人数上的,他只是蒙对了俄国的实力对比情况而已,根本就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来面目。

  不过这样误打误撞的来往,却让俄国女皇对这位大清帝国的皇帝感到愈发期待,而一直与清帝国眉来眼去的环球集团也受到了女皇的猜忌。女皇不得不又一次派出了她的情人,曾经舍身为海宁挡过子弹的拉祖莫夫斯基去环球集团进行交涉。不过这一次海宁没有给这位老朋友面子,虽然他从莫斯科跑到中亚花了足足几个月的时间,而且一路上风吹日晒,整个人的健康状况都变得惨不忍睹起来,但海宁还是狠心拒绝了他带来的建议。

  这个原因是很简单的,即将参与青年战争的俄国需要一个稳固的后方,正在这一带作战的大清帝国,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虽然他没有表明自己反清复明或者恢复中华的立场,但他也隐晦的提到了一个被统治民族的简单理想。拉祖莫夫斯基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他只是模棱两可地感受到了海宁对乾隆皇帝的恶意。用他的原话来讲就是:“俄国虽然在大战之前不方便在中亚制造事端,但考虑到战争可能会持续很久,环球集团也不准备让那位皇帝如此迅速的结束这里的战争,他可以取胜,但不能立刻就腾出手来对我们构成威胁。”

  拉祖莫夫斯基知道所谓的我们是什么,他不光指俄国还是在指已经在中亚地区逐步建立起利益链条的环球集团,那里的棉花种植和羊毛纺织已经成为颇具代表意义的产业。俄国贵族们更是乐此不疲的与他们进行贸易。

  相比于俄国和大清帝国进行的恰克图贸易来说,俄国与环球集团中亚各机构的贸易,虽然存在着更加明显的逆差,但因为贸易过程当中的大部分支付都可以用纸币环球通宝来进行,因此并不存在明显的贵金属外流现象。

  俄国宫廷虽然知道,即便没有贵金属的外流,财富的外流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因为近些年来,他们和环球集团的内部合作,也让很多贵族们拥有了更多的财富,所以他们仍然没有对此事采取必要的警惕措施。

  在这种情况之下,环球集团与俄国贵族们之间的合作和贸易,就拥有了更加独特的本质面目。而大清帝国也确实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威胁,这其中的危险自然不是小小的恰克图贸易,而是指直接的军事扩张。

  俄国与大清的边界线很差,但环球集团与大清帝国的青年却更深。这样一个组织都已经对乾隆皇帝产生了戒心,而他们的利益又深深的和俄国捆绑在一起,那么宫廷之中那些担心中亚局势的人,毫无疑问是做了一个杞人忧天的噩梦。他们的策略也远不如海宁的稳妥。

  至于那些至今为止还没有走向战场的士兵,其实他们已经在为接下来的战争努力了,只是那些该死的宫廷贵族们没有看到罢了。

  为此仁慈善良的拉祖莫夫斯基专门写了一封信,在女皇面前狠狠的抨击了那些贵族们的愚蠢行径,并为那些勇敢的士兵们正名。

  “他们确实还没到达欧洲战场,但他们已经率先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