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五行秘闻
作者:凉春也慕容      更新:2022-05-05 13:26      字数:3176
  那二人走后,李雨宁对此事也终于有了些许眉目,虽说仍旧云雾缭绕,但也有了个大概的了解,他对于其中隐匿的真相还是极为好奇的。

  只是眼下,他身居山门,个中想法却无可一一验证,却也是无可奈何。

  李雨宁摇了摇头,自嘲道:“似我这般思前想后,还莫不过踏踏实实找一门适合自己的功法才是。”

  李雨宁思绪回转,重新抖擞精神,将手中的天鹤掌法塞回原处,开始在这第一层中浏览开来。

  要说这抚垣派的演武堂规模当真不小,仅这第一层便能容纳百人同坐,但是由于此层书籍实乃稀松平常,因此鲜有问津,正因不被重视,往往清扫之人也是极为敷衍,致使此处弥漫着浓重的霉味。

  李雨宁漫无目的在其中闲逛,无心而始又无意而终,不知不觉竟是来到最深处的一个阴暗的拐角之地,这里均是放置着一些江湖杂记,都是记录着陈年旧事的书籍。

  李雨宁随手翻弄着,一时间尘灰四起,霉腥扑鼻,更有不少书籍已经破败。

  李雨宁手指自左向右的依次拂过众书,擦去灰尘露出书名,目光随之而动。未过许久,一本极厚的书籍映入眼中。

  李雨宁将其抽出,轻轻吹去覆盖书籍的浮灰,登时露出六个苍劲的大字《五行大派通鉴》。

  “这俨然也是用于记录旧事的书籍。”

  李雨宁随手将其翻开浏览一番。

  这书籍所著的年头据此着实不短,加上这书籍放在第一层中的阴暗之处,早已有些破败,其中不少内容已然晦涩难辨。

  不过李雨宁却是煞有介事的大致品读一番。他心生玲珑、眼速甚快,仅消半个时辰,便将其所撰之意的七七八八明悟于心。

  原来这数百余年前,江湖之上存在着这样一个极为显赫的超级大派,被称作“阴阳五行大派”!

  此门派鼎盛之时,其门下弟子几近万人,可谓是威震江湖无人可敌,从而躁动一时。

  而后由于朝代更迭、战乱纷争,这一超级大派也终是难善其身,颇受牵连,从而由盛到衰,直至公元630年之际,趁着天下太平广招门徒,才恢复一丝昔日的光景。

  但由于门派历史悠久,门中所立更是错综繁杂,加上战事纷争、祸乱不断,其内部早已分化,因而化去阴阳演变成了唐玄宗时期的“五行大派”。

  而这本书就是五行大派第二十一任尊主于公元770年所著,距今已是三十五年前的事了。

  此书中论及阴阳五行大派的渊源极深,甚至可追溯于诸子百家时期阴阳家的身影。

  经年流转,虽有落寞,但在李唐时期的五行大派仍旧不失为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江湖组织。他们为正道之首,担当着抵御祸乱江湖的魔道势力与守护武林的重担。

  其中那豪气干云的轶事,令李雨宁敬仰不已。

  公元705年,五行大派第十四任尊主,率众镇压北域魔头;

  公元713年第十五任尊主独自袭杀祸乱江湖的铁血凶徒;

  公760年第二十任尊主于唐肃宗时期协同大唐边军,西拒吐蕃;

  公元763年第二十任尊主率及门下几近全部高手,西去抵御化外高手,至此十去九回,江湖高手折损殆尽,甚为悲壮。

  而公元768年,年仅三十的第二十一任尊主,率领门众中仅存一些资质不深的一辈,袭杀已然入魔荼毒武林的贪天魔头。

  公元770年第二十一任尊主创立江湖同盟会,再与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击溃吐蕃,稳住神州边关,致使大派元气再伤,无可复苏…

  “原来,这五行大派有着如此悠久、恢宏且悲怆的历史啊!列位尊主那崇高无比甘愿奉献的民族大义,更叫人心生敬仰!”

  李雨宁不知不觉已然翻至最后一页,种种历史叫其心潮澎湃,赞叹不已。

  感慨之余,他心中稍作纳闷,五行大派可歌可泣,但这本书籍怎会在抚垣派内呢?

  就在李雨宁即将合上此书封皮之时,不禁大感意外。

  “咦?怎么此书的封面如此宣软!手指按压却感觉好似中空一般?而且这封面明显厚出一倍。”

  李雨宁经仔细观察之下,发觉这封面的边角之处粘贴的并不工整,似是被人揭开后重新粘补之举。

  “难道说其内藏有隐秘之物?”

  李雨宁想到此处心头一颤,定睛观瞧四下无人,便小心翼翼的将其覆盖的纸张揭开。

  果不其然!这封面之内赫然是一个夹层,其中居然有着一张枯黄的油纸包裹之物。

  李雨宁心中一喜:“这是什么!竟让人藏匿于此。”

  他将这油纸展开,其内竟是放着几片蚕丝织就的锦帕,此物质地精湛极为纤薄,恍如蝉翼。

  李雨宁将其一一摊开,其上赫然写着一行暗黑色的血字!

  “吾恨,天道不端,人道偏颇,世人皆是指鹿为马,强谈正邪,吾手刃仇敌反而遭困近乎数载!尔等道貌岸然之辈,实乃伪君子、真小人,说吾为魔头?那群自诩正派之辈,无非是觊觎吾之神功,致使吾妻儿造凌、吾家人受屠,吾手刃仇敌反而成魔?尔等恃强凌弱偏颇不公何敢言正?五行之人身为武林第一大正派却不分青红皂白困我数载载,倒叫真正贼子逍遥法外。可叹皇天不负有心人,吾之神功大成,现今脱困而出,定要叫你们这群伪善之人面目尽露!”这一片蚕丝帕竟有落款写于公元773年春。

  “吾积病尤深,难以治愈,虽奋然脱困,却实如强弩之未,只叹未能手刃仇敌,心生不甘,但也击毙十余虚假伪善之徒,实乃大快人心!今日留书于此,警戒后人,世间混浊,黑白本就一体,无黑又何来白!称吾为魔,吾偏不认!尔等称之为黑,吾却叫白,称之为白,吾偏叫黑!世人皆黑唯我独白,仗剑一许清风自来!遗叹世间浑浊不堪,唯有源头清水潺潺!最后附上神功贪天于此,望后人得之定要潜心学习,不叫吾之心血沉寂江湖。”此书落款赫然写于公元773年夏。

  后两片蚕丝帕撰写着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小字,居然是那叫贪天的功法。

  李雨宁心中一惊。

  “这人留下神功名为贪天,难道说此人便是这书中所言的贪天魔头?”

  李雨宁赶忙复看落款,喃喃道:“此血书留于公元773年,而书中所言那贪天魔头被毙于公元768年。这究竟是何缘故?”

  李雨宁稍作沉吟:“难道说这留下血书之人并未被毙,反而如他血书所言被囚禁数载,那这又与书中所记相悖!到底何为真何为假!”

  想于此处,李雨宁突然记起。

  方才见这贪天魔头留书所言,自己家族妻儿皆因自己这功法而被杀。若他真是被囚,难道也是因为这则功法不成?

  看着血书,却是字字悲怆,不似是假,倘若为假,选择这样的一种方式诋毁五行大派,岂不是收效甚微,恐怕三十年间自己是唯一看到此书之人。

  想到此处,李雨宁心中不觉吟道:“世人皆黑唯我独白,仗剑一许清风自来!遗叹世间浑浊不堪,唯有源头清水潺潺!”

  一缕孤独的身影恍若于他眼前浮现,清风阵阵,衣袂飘飘。不觉间油然而生:“倘若世间混浊已如常态,那么自清之人便是身怀罪恶。”

  再看这血书,虽时日颇久,字迹黯淡,但从这笔触之间,不难看出,这留书之人内心深处那滔天的怨愤与狂放之情。

  李雨宁托着此物,心中念及自己的遭遇,父亲一生清廉,如今却深陷牢狱,一时间心中有所共鸣,竟也暗自悲怆起来。

  莫道不消魂,同为天涯沦落人!

  李雨宁暗叹一声,轻轻摇头重新收拾了心情,此处人多眼杂,他未敢在此继续翻读。便将那蚕丝帕收好塞入怀中。好在此物本就不大又极为轻薄,被演武堂外的师兄一番搜索也并未被发现。

  李雨宁怀揣重宝,喜怒不假于色,急速而归,心中暗念。

  “若按这留书之人所言,此名为贪天的功法,定然不俗,实乃眼下我正急需之物。”

  李雨宁先前由于自身缺陷,无法习练功法,只能锤炼一些外家功夫。而前些日子的一些机遇致使他终于敲开了修炼内功的大门,并获得了龟息功,只是这龟息功乃是一门掩藏实力的功夫,并非凝聚真气的内功心法,而他丹田之中由于服用赤焰灵芝而产生的一股真气,则显得更加珍贵,实乃一经消耗便无从弥补。

  因此他才迫切需要真正的内功秘籍。至于那龟息功李雨宁早已是熟记于心,将之遗弃在山林之中,唯恐带入门派之后露出端倪,于己不利。

  他步伐陈定的返回住所。像往日一般食用过饭食之后,便独自一人,悄悄来至他经常练功的后山山顶。

  这里前低后高,通往此处仅有一条道路。任何上山之人都能极易被他所察觉。

  李雨宁环顾四周,见之当下无人,才放心的掏出那条蚕丝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