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火速买房
作者:花柒迟迟      更新:2022-05-05 05:47      字数:2398
  邹桓见他们一直看,却不动手。

  于是他就上前拿了碗筷,盛了一碗菜,揭下一个饼子,然后捧给了大将军。

  大将军深吸了一口气,先吃了一块土豆,入口的绵软香甜,让他顿时亮了眼睛。

  再咬一口玉米饼子,细腻里带着淡淡的甜,可比高粱面饼子好吃太多了。

  他鼻子有些泛酸,手里的筷子都哆嗦起来。

  这不是做梦,昨晚简大成说的那些话都可以实现!

  这一刻,亲口尝到,他才可以确定,戍边军的苦难终于过去了。

  他极力忍下心酸,一口气吃完碗里的土豆和饼子,倒是把鸡肉剩下了。

  李峰实在好奇,主动掰了半个饼子,越吃也是越高兴。

  “将军,这饼子比高粱面好吃太多了,不割嗓子,不干涩!”

  邹桓到底年岁小,听着这话,神色里就带了几分得意。

  他又拿了一块金黄的发糕给了大将军,“大将军,一斤玉米面,能蒸出这么十几块,足够两人吃饱了。”

  大将军又尝了尝,重重点头,玉米不只口感好,做饭也更出息,绝对是军粮的最好选择。

  李师傅难得跟着凑热闹,又取了蒸熟的土豆,递给大将军。

  “将军,这土豆没地瓜甜,但胜在顶饿,吃多少也不胃酸腹胀。而且生土豆还能喂马!冬日里,比白菜萝卜更耐储存,放六七个月不成问题。”

  大将军简直吃不过来了,左一口,右一口,很快就饱了。

  李峰也是半饱,却不舍得再吃了。

  果然大将军擦了嘴,就吩咐道,“去请戚将军和吴将军过来,若是外人问起,就说我醒来了,也吃了东西,就是依旧恼怒。”

  李峰会意,赶紧出去请人了。

  邹桓想了想,留下李师傅,就赶着马车回了丁字号。

  丁字号里,众人蹭了一顿早饭,都是吃的高兴,这会儿也坐在一起闲话喝茶。

  当然话里话外,还是惦记的大将军。

  见得邹桓回来,众人都想问问大将军如何,又不好开口。

  毕竟刚吃了人家孩子带来的早饭,他们就打探主帐那边的消息,万一给孩子惹了麻烦,岂不是恩将仇报,彻底得罪了简大成。

  于是,所有人都眼巴巴望着简大成。

  简大成好笑,就拉了邹桓上前,问道,“大将军醒了吗,吃东西了?”

  邹桓点头,“我只把东西送进去了,没看太清,但大将军确实醒了,脸色不好。不过,李统领给大将军盛饭,大将军没拒绝。”

  “好,好啊,大将军只要醒了,能吃东西了,就是没事了。”

  “是啊,大将军这是熬过去了。这么多年,也是辛苦将军了。”

  “先前也是气急攻心,大将军缓过来,定然要有安排。”

  正说着话呢,其中一个马监的亲兵就进来了。

  “大人,听说大将军传了吴将军和戚将军进大帐。李统领亲口说将军退热了,好了很多,但对朝廷克扣军粮很恼怒。”

  众人都是听得更放了心,他们其实更关心大将军身体,至于大将军要怎么做,他们服从命令就是。

  几个马监纷纷起身,“我们回去了,大将军无论怎么安排,都要用马。咱们先准备起来,别耽搁了大事。”

  简大成把他们送到了门口,说笑几句就彻底散了。

  徐强和赵山高也是回去忙碌,简大成同样给马厩里的战马加草料,尽量保证战马时刻都是八分饱,牵出去就能赶远路。

  不说戍边军里,人人都隐约做着准备,等待大将军的决定。

  只说怡安在庄里四处转悠,做到心里有数,然后就进了城。

  冯老太刚吃了饭,正要出门,见孙女过来还惊了一跳。

  “你怎么这时候过来了,家里有事?”

  “没事啊,就是想奶奶了,再说也准备寻中人找个好院子。”

  怡安抱了奶奶的胳膊,惹得老太太点她脑门,“你啊,也是个急脾气,一说花钱就更积极了。”

  正好这时候,二丫跑进来说道,“老太太,中人来了,在前边铺子坐着呢,您要不要见见?”

  “好啊,这就去。”怡安应了一声,望着老太太笑的促狭。

  老太太还骂她,这速度真是比她更心急。

  祖孙俩没一会儿就去了前边,那中人就是先前买这院子的那个,也算熟人了。

  生意人,嘴巴就是巧,听说大院儿要开分店,想寻个更大的院子,这人简直把老太太夸成了一朵花,对大院的生意和口碑更是称赞不已。

  末了,他才说起正事,“今年实在太冷了,城里很多人本来有意南迁的,都下定决心了。所以,还真有几个院子在寻买主。

  其中有两个,附和老太太的想法,钥匙也在我手里,老太太若是不累,咱们马上就可以去看看。”

  老太太有些迟疑,怡安却笑道,“奶奶,我爹忙呢,咱们先看好了,再让他来一趟吧。”

  老太太立刻就答应了,二丫跑回后院,喊了喜鹊,众人出门上了自家马车,拉着中人就走了。

  两个院子,一个离大院很近,屋舍也多,就是面积有些小,当然价格也便宜。

  第二个院子,几乎同安居大院隔了大半个城北,已经接近商街那一侧了。院子面积大,屋舍却是不多,要价也高。

  冯老太都不算满意,还想再等等,但怡安却不想再等了。

  戍边军那边,不知道大将军会什么时候“进京讨公道”。

  家里越早准备越好,省得到最后手忙假乱。

  于是,她当时就对中人说,买下了比较近的那个小院子。

  那也是个二进,正房厢房耳房,前后加一起足足有二十几间。院子里还有水井,磨盘,住个一百多人,闭门不出一个月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中人可是高兴坏了,当时就去请房主,打算趁着衙门下差之前把契书换了。

  冯老太想拦着,又不好在外人面前训孙女,她可是急坏了。

  怡安安慰老太太,“奶奶,你别急,等我爹回来,他也会同意的。这院子离咱们大院比较近,以后万一家里搬城里住,来回走动方便。就是咱们不住,给村里人落脚也好啊。”

  冯老太听得心动,在他看来,儿子要考功名,身份越来越高,总要进城,先买个院子也好。

  怡安再接再厉,“再说了,奶奶,这院子才要二百两,实在很便宜。我先前卖药膏,赚的银子足够买下了。”

  老太太这才不说什么了,但还是觉得有些着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