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低头思故乡
作者:花柒迟迟      更新:2022-05-05 05:46      字数:2529
  不得不说,安家的儿孙被教导的很好,或者说安家经营药铺和药材,算是商贾,对简大成这个秀才天然带了几分敬重,所以招待简大成父女很是热情…

  总之,过节前没什么大事,但琐碎小事也不少。

  大院里忙的热火朝天,怡安也跑去帮忙。

  雪娘算是比较手巧的,月饼烤的不差,实惠又香甜,比之商街那边的点心铺子卖的也便宜。

  所以,月饼一经推出,几乎就得了所有城北百姓的欢迎。

  自家买两盒子吃,过节应个景儿,或者送给岳父准备两盒子,或者送给友人吃个新鲜。

  总之,生意是越来越火。

  点心铺子日夜开工,才赶在十四那日晚上,把所有订单做完。

  十五就过节了,除了勤快的吴河夫妻还要开门做生意,守着大院,其余几个铺子,连同前后门的食铺,都是一上午的活儿。

  下午就各自回家,好好吃个团圆饭了。

  怡安列了菜单,头一晚就开始卤猪蹄炖肘子和各色吃食了。

  空间里的青菜,也拿出一些,清炒或者凉拌。

  很容易就凑了一大桌子菜,丰盛之极。

  简大成亲自请了木老先生祖孙到大院来吃饭。

  男女各一桌儿,烈酒和葡萄露摆开,就更热闹了。

  刀大叔等人是猎户出身,自然比不得读书人礼数周全,但他们热情直爽,有什么说什么。

  为了简家,也是难得真心。

  木老先生初始还不适应,但几杯酒下肚儿,说起闲话,他老人家居然慢慢喜欢上这种“不动脑子的交流”。

  第一次,一边喝酒一边说话,不用打起十万分的精神,不用怕说错一个字会如…

  木源被邹桓和虎头石头拉着,一人喝了一杯烈酒。

  他脸蛋红红的,瞪着迷蒙的大眼睛,哪有往日小老头一样的严肃模样,见谁都是傻笑…

  女人那边的桌子上,更是热闹。

  有刀大婶在,就永远没有冷场的可能。

  说完生意,说山上家里,说完家里说城北的新鲜事…

  众人边吃边说,不知不觉,葡萄露也喝了大半坛子。

  待得酒席散去,天色已经黑了。

  一轮金黄色的圆月挂在天边,照的大地一片柔和明亮。

  简家院子里,廊檐下摆了盛开的菊花,还有桌椅。

  桌子上是满满的果盘和月饼、点心。

  有切好的西瓜,绿皮红瓤,有红彤彤的苹果,有黄澄澄的梨子,有大串的紫葡萄。

  当然都是空间出品,味道不是一般的好。

  众人也没客气,又是分吃一空。

  金子趴在怡安腿上,吃了一颗葡萄,算是凑个热闹。

  但马坚强就贪心了,站在怡安身边,不时翻着嘴唇撒娇。

  讨苹果吃,讨梨子吃,简直就没有它不吃的。

  邹桓拍走这个馋马,坐在怡安身边,剥葡萄给她吃。

  半醉的木源居然发酒疯,也凑过来,张着嘴等吃的。

  怡安被逗得哈哈笑,也气得马坚强用大头不停的拱他。

  木老先生兴致很高,当场作诗一首。

  简大成当然不能落下,就是邹桓和木源也没躲过。

  怡安眨巴两下眼睛,果断装死。

  她平日跟着木老先生读书,都是有一搭无一搭,能偷懒绝对不会勤快。

  这会儿真是比实力的时候,她怎么可能不心虚?

  结果,木老先生亲自点名。

  “妞妞也试着做一首,给我们听听?”

  怡安无法,只能硬着头皮把前世小孩子都会背诵的那首诗提出来顶缸。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短短四句,她背诵完,院子里却出奇的沉默,特别是木老先生祖孙,眼圈都渐渐红了。

  怡安突然想起,这诗有些扎心,她干咳两声,有些尴尬。

  “那个…先生,我就是随口一说,也忘了是在哪本书看见的。不好也不应景,您别介意。”

  木老先生却是摆手,叹气道,“你不必多心,这是难得的好诗。月圆人团圆,中秋本就是团圆的日子,思乡是难免的…”

  怡安赶紧附和,“对,对,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真是贴切!”众人又望向她,“这句出自哪里?”

  怡安恨不得把自己嘴巴缝上,她赶紧笑嘻嘻摇头。

  “忘了,应该也是从书上看来的。”

  木老先生人老成精,哪里会看不出怡安不想说。

  他也就没在追着问,但到底因为那句“低头思故乡”,勾起了心里的遗憾和想念。

  简单说了几句话,他就带了孙子回去歇息了。

  其实说是歇息,免不得祖孙俩又要对月怀念失去的家人亲朋…

  怡安心里特别过意不去,赶紧准备了瓜果和月饼点心,简单的小菜和酒壶,然后请刀老二拎着食盒送去。

  简大成敲了闺女的脑门,自然也不会怪她,然后慢悠悠回北院了。

  留下冯老太不知道孙女怎么惹了木老先生,但她心里,天大地大,都没有孙女大。

  她是坚决留下陪孙女,给孙女讲了一个老掉牙的嫦娥奔月的故事。

  怡安抱了奶奶,不时插科打诨,哄得老太太眉开眼笑。

  夜色深了,众人才纷纷歇下。

  而中秋也就这么过去了!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十六的月亮是不是比十五圆,没人研究,但十六一定比十五冷。

  只不过一晚的功夫,早起时候,地上就多了一层白霜。

  这就好似一个信号,让所有人都忙了起来。

  别处还好,葡萄露作坊是迅速开工了。

  要知道去年那些买主,已经早早让人来打过招呼了。

  每家几乎都是十坛子起,有自己喝的,也有打算送给外地亲朋的。

  有人生怕排不上,硬是交了一半银子做定金。

  去年李芳菲闹的笑话,几乎是人人皆知。

  于是,所有人都认为很简单就能酿出的葡萄露,意外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更有人隐约传出,蘑菇崖的葡萄露喝了气色好的闲话。

  女人们本就喜欢这种酸酸甜甜的果酒,还有美容功效,自然更是追捧。

  山民早就得了山货铺子收野葡萄的消息,眼见下霜,简直是蜂涌进山,中午时候,第一批野葡萄就送到铺子了。

  老太太不放心孙女一个人操持这么大笔的生意,扔了大院的活计,特意守在作坊里,盯着村里小媳妇儿们酿葡萄露。

  怡安同样不能偷懒,为了保证品质,她要时刻跟着放泉水。

  先前买好的陶缸,已经洗刷干净又晒干了,如今陆续被填满。

  第一批二十缸,封了缸开始发酵。

  第二批不到三日又满了…

  这般忙碌下来,半个月,作坊的库房就满了。

  但天气也是出乎意料的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