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意外收获
作者:花柒迟迟      更新:2022-05-05 05:45      字数:2543
  五亩地,不过两日就收拾的干干净净了,玉米秸秆也抱回了家。

  平日那么挑嘴的马坚强居然大口吃起来。

  晾晒干了以后,烧炕还是烧火做饭,都极好烧。

  李师傅和刀大叔等人,都是从头关注到尾,越看越惊讶,越看越欢喜。

  这玉米简直全身都是宝啊!

  米棒子能饱腹,玉米秸秆能喂牲口,玉米芯子,甚至是还埋在土里的玉米根都能烧火烧炕!

  若是大规模种植,岂不是家家户户都解决了温饱大问题。

  怡安见他们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玉米上,忍不住为土豆鸣不平。

  于是,当天晚饭,她亲自带了桂枝婶子下厨。

  土豆洗净下锅蒸,配上鸡蛋焖子,是最简单的,没牙老太太都能吃。

  还有复杂一些的肉沫土豆泥,酸辣土豆丝。

  在大锅炖了土豆小鸡蘑菇,锅边贴了一圈金黄的玉米饼子。

  最后再熬一锅玉米粥,算是来了一顿土豆玉米全宴。

  众人忙了一天,坐在饭桌前,都为这样的新奇饭菜惊讶。

  冯老太和小丫头们吃着好,问几句见怡安笑嘻嘻也就不问了。

  但刀大叔和李师傅等人却太清楚了。

  玉米饼子出乎意料的香甜,比高粱面可是好吃太多了。

  土豆也是,软糯又顶饿,吃多少也不怕烧心反酸。

  最主要这两样东西太高产了!

  刀大叔还罢了,总觉得简家既然种了,就一定会有安排。

  但李师傅却急得火烧火燎,恨不得立刻去禀告大将军。

  这一晚,他在院子里团团转,在上报和帮简家隐瞒之间徘徊,一次次把决定推翻重建…

  转眼间,就进了八月,好像田野里一夜之间就添了枯黄之色。

  家家户户开始磨刀,砍扁担,编筐编篓子,准备秋收了。

  而城里人相对来说,就悠闲很多。

  文人墨客结伴出游,感受秋高气爽。

  普通百姓则盘算着,张罗点节礼,送给岳丈,上司,或者交好人家。

  于是,安居大院又顺理成章的火了,生意开始大爆发。

  冯老太闹了两次,坚决要求每日在大院从一个时辰,延长到一上午。

  家里人不忍心让她在家闲着上火,就嘱咐喜鹊和刀大婶好好监督老太太。

  每天在大院转悠几圈就行,不能干活,算账都不成。

  老太太也挺听话,只要能去大院,亲眼看着各家生意好,她就满足了。

  这个时候,胡家去京都送西瓜的队伍回来了。

  带了大量本家回赠的谢礼,还有宫里贵人的赏赐。

  胡二老爷高兴坏了,让大夫人拾掇了一份,然后亲自送到了简家。

  简大成迎了他进门,又招待了酒菜,两人把酒言欢,定下了明年简家最少十亩地的西瓜。

  简大成倒是愿意赚这份钱,毕竟有胡家在前边顶着,他如今也有功名撑腰,不怕外人觊觎了。

  待得送了胡二老爷离开,怡安就乐颠颠跑来“寻宝”了。

  胡家这次显见是名利双收,没少得好处,所以出手也格外大方。

  京都流行花色的锦缎就有二十匹,全套首饰四套,两套适合老人,两套适合小姑娘。

  其余胭脂水粉,团扇绣线等也都不少。

  另外还有文房四宝,玉佩帽子等。

  林林总总,加一起估计有四五百两银子了。

  不必说,胡家这里也有补偿之意。

  毕竟因为秦氏,两家差点闹掰了。

  怡安毫不客气的都收下了,该入库的入库,该分的分出去。

  正好要换季了,家里众人都要换衣衫。

  索性连刀大叔和刀大婶的,都一起做了。

  这老两口,一年里可没少为简家费心费力。

  简家也要小小感谢一下!

  在庄里帮忙的年轻人,陆续都回山上去了。

  预备马上要到来的打猎季节,还要给家里砍柴,备粮备油盐酱醋。

  毕竟秋收过后,大雪随时会落下来,总要提前动手,省得措手不及。

  但老人孩子们,无论是在城里大院帮忙生意的,还是在庄里打杂的,几乎都不打算回山上了。

  不只是交通不便,吃住条件差,也是习惯山下的安逸温暖了。

  这大半年,他们吃的好,喝的好,出入都是热热闹闹。

  不必担心大雪封山,有个病有个灾的下不去山。

  更不用害怕随时跑来打劫的蛮子!

  这简直是他们一起拿梦想中的生活啊!

  最主要的是,不论是在大院帮忙,还是在庄里打杂,都有工钱。

  不像在家里打猎了,刀口舔血,也不敢保证每次都有收获。

  刀大叔没有拦阻,也没有支持,算是顺其自然。

  毕竟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而且简家这边确实也需要帮忙。

  不说别的,就是养鸡场和猪圈那边,取暖就要砍不少柴火。

  其余活计更是多不胜数,离了人可真不成。

  这一天,吃午饭时候,邹桓还没回来。

  怡安有些心急,出门探看就真把他盼回来了。

  怡安就问道,“城里有什么事吗,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

  邹桓塞给她一包城里买的糖炒栗子,然后扯了马坚强去喂水刷洗。

  旁边没有别人,他就说道,“我今日进城,看到了一个人。”

  “谁啊?又是那个李芳菲?”

  怡安坐在墙头,剥着栗子,又香又甜,吃的她眉开眼笑。

  邹桓却摇头,说道,“是小雪!”

  怡安立刻亮了眼睛,老太太每日到大院,自然听说不少消息。

  大东把妹妹打跑了,几日都找不到,这是大院众人都知道的。

  怡安偶尔还琢磨小雪是不是被人拐走了,不想居然在邹桓这里听到下落了。

  “哥,你在哪里看到的?”

  “城东大石桥那边的大杂院,瞧着她好像跟着一个男子。”邹桓皱眉,显见当时看到的东西,不想同怡安说太多。

  但怡安却不停追问,“怎么跟着一个男子,她定亲了?还是被拐走的?”

  邹桓无法,越发压低了声音。

  “我瞧着她同那个男子…很亲密,做饭洗衣很勤快的样子。听大院的人说,他们对外说定亲了,马上要成亲。

  但我跟了那男子一段,看见他钻进赌场了,显见不是什么正经过日子人。”

  “不可能啊,她才十几岁啊,她哥都没成亲,根本轮不到她吧。”怡安眯着眼睛,心里一百个主意冒出来。

  邹桓想起大东先前帮过的忙,就道,“要不要告诉她家里一声?”

  怡安却坚决摇头,“不,不告诉。看在先前两家的交情,我没把她打残,已经是忍了又忍了。

  如今她结交什么人,过得好不好,跟咱们都没关系。

  再说,咱们就是告诉她家里,救她出火坑,许是她还要恨咱们多管闲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