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皆大欢喜
作者:花柒迟迟      更新:2022-05-05 05:41      字数:2476
  大东常在城门口值守,谁就算不巴结也不敢得罪他。

  这茶馆掌柜高兴送他个顺水人情,当时就引着他们过去了。

  三里镇住着的多半是进城做短工的匠人或者杂工,小半才是附近的农户。

  大块田地都被城里贵人买去,合一起做了农庄。

  只有边边角角的小块田地才会被剩下,也成了农户们的活命根本。

  这田家的儿子原本在城里一个富户家里做管事。

  因为主家搬迁去了南边,他也随着过去了。

  今年回来探亲就要父母一起去南边过日子。

  边塞苦寒,老两口肯定是不能回来了,所以才想着卖院子和田地。

  这是个正经过日子人家,三间正房居然是半截子石头地基。

  上边砌的砖瓦,大窗阔门,很是整齐。

  三间东厢房虽然是土坯的,但也用黄泥抹了墙面,半点儿没有风雨侵蚀的破败模样,显见主家勤快又干净。

  正房和厢房之间的耳房是灶间,院角有鸡架,有猪圈,有水井,甚至还种了一颗枣树。

  房后远远瞧着还有额四丈远宽的小园子,足够平日种菜家里吃用了。

  简大成和怡安几乎是一眼就看中这院子了,父女俩对视一眼,都有些激动。

  他们梦想中,安居乐业的小家,就是这个样子。

  田家老两口,许是着急去投奔儿子过好日子。

  听说有人买房子,就拉着众人到屋里喝热水。

  茶馆掌柜能言善道,大东也是个精明的,哄着田家老两口很热情。

  但田家老两口对简大成父女就有些防备。

  怡安眼珠儿转了转,就趴在爹爹肩头,指了半开的东屋门说道。

  “爹爹,这里有炕,是爹爹搭的炕啊!”

  简大成扫了一眼,笑道。

  “年前,你胡二叔过来镇上了,许是他们搭的吧。”

  田老太太听得惊讶,问道。

  “这位先生是蘑菇崖的?”

  简大成浅笑点头,应道,“是啊,大娘。

  我这小闺女身体不好,冬日天寒容易生病,我无法之下就琢磨了这个火炕。

  大娘家里这个也搭一段时日了吧?

  好不好烧,省柴火吗?”

  “好烧,好烧,特别省柴火!”

  田老太太笑开了花儿,立刻跑去屋里给怡安拿了点心,一迭声的夸赞。

  “先生真是厉害,怎么琢磨出这么好的东西。

  这一冬日啊,我们老两口可是享福了。

  腰腿不疼了,每晚都能睡个好觉。”

  田老头儿也是笑道,“是啊,我家小子回来,也说这是个好东西。

  可惜我们要随他去南边,那里可没有火炕。

  我们啊,都恨不得扛着家里的炕走了。”

  简大成眼神闪了一下,大方说道。

  “说起来,这也不是什么复杂的东西,城里如今也不少人都会搭炕。

  大叔和婶子不嫌弃,我给你们画个图。

  到了南边,你们家里寻两个泥瓦匠,保管你们还有火炕住。”

  “当真?”田老头和田老太都是惊喜之极。

  人老了就怕冷,真是到南边还有火炕可睡就舒坦了。

  另外儿子走之前还念叨过,这东西若是能献给主家,定然也是大功一件。

  可惜工匠都是本地的,一时着急也带不走。

  哪里想到,简大成这么大方,直接送图纸…

  两人对视一眼,田老头儿想了想就道。

  “先生如此仗义,我们也不好斤斤计较。

  这样吧,先生也看到了,我们家院子就是这么个样子,算不得多好,但也绝对不差。

  原本要价四十两,镇外还有三亩良田,要价三十两,共七十两。

  先生若是要留下,那就给六十两好了。”

  他顿了顿,又道。

  “不过,先生给的火炕图纸,能不能让我们在南边多搭几铺炕?”

  大东听得这价格便宜,也是心动。

  但想想火炕在城里的火爆,他又觉得吃亏。

  简大成倒是看得开,笑道。

  “大叔婶子客气了,这图纸给了你们,就随便你们处置。

  若是大叔在南边能拉个队伍,多搭几铺炕。

  让更多乡亲少受冬日寒苦,也是好事。

  这院子和田地,我家买了,东厢房应该没有土炕吧?

  不如我明日现搭一铺大炕,备着家里来人小住。

  到时候,我手把手教大叔,也省得大叔到南边还要重新琢磨。”

  “好,好,先生真是太周到了!

  这院子卖给先生,我们真是捡便宜了。”

  田老头儿笑的见牙不见眼的,他正怕去南边没营生给儿子添麻烦。

  如今他还得了一条财路,可是意外之喜。

  当即,他也投桃报李。

  “这院里有些农具和桌椅板凳的,不能带着赶路,都送给先生了。

  省得你们过来还要置办,先生不嫌弃破旧就用着。”

  两好合一好,买卖双方都大方欢喜,这事就极容易谈成了。

  简大成和田老汉儿去看了三亩良田,就在院子外的小路一侧,同样伺候的很是不错。

  再过几日就能直接耕种,连粪肥都攒好了。

  简大成当即就请茶馆掌柜做见证,给了田家五两银子做定金。

  约好明日来家里取来银钱,就去府衙上档子,改契书。

  当晚,他们父女俩住在大东家里,说起这事都是高兴。

  但蘑菇崖那边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简家三口去城里,人人都知道是想寻个差事。

  结果,只回来一个邹桓。

  而简大成不但寻了差事,还要搬去三里镇居住,这可太突然了。

  刀大叔愁的坐在家里吧嗒旱烟,幸好是冬末,否则眉头都能夹死蚊子了。

  刀大婶子手里纳着鞋底子,刺啦刺啦扯着麻线。

  偶尔用针在头皮划一下,解解痒痒。

  她抬头看见老伴儿这样,就叹气说道。

  “他爹,你说简先生这动作太快了。

  怎么下一次山,就要搬家了?

  他以后真不在村里住了?”

  “那谁知道了,年前简先生倒是说过几句。

  但我也没想到,他真要搬走啊。”

  刀大叔叹气,“他们一家不会打猎,也没有开地。

  不搬走,在这里也没法活命。”

  刀大婶也知道这一点儿,但还是舍不得。

  “以后怕是不容易见到了,简先生那么能耐的人…”

  “别想那么多了,你看好家里。

  我领老二到附近村子走走,看看能不能找到好毛皮。

  人家简先生对咱们不错,最后也把人家的事好好办着。”

  刀大叔磕打两下烟袋锅儿,提上棉鞋跟儿,开口嘱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