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刀大叔飘了
作者:花柒迟迟      更新:2022-06-06 04:30      字数:2358
  具体建多大的学堂,刀大叔和怡安都觉得要一步到位。

  第一,家里如今不缺建房子这百十两银子,第二,外人一进庄子看到的就是学堂,这也是庄子的脸面。第三,以后孩子只会越来越多,不能总扩建,费时费力。

  怡安更是前世听了无数次的口号,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于是,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就被构想出来了。

  倒座房一大间,分内外,外间简单待客,内间可以住人。

  西厢房两大间,一间做灶间和饭堂,供给孩子们中午吃饭,一间做大炕通铺,预留孩子们有个意外情况留宿。

  东厢房也是两大间,根据孩子们不同的学习进度,分大小班。

  正房三间,东屋做先生的住处,堂屋待客,西屋就是先生的书房了。

  房后还有菜园子,再挖一口井,平日学堂用水和种菜,洒扫,都会由学童们负责,算是自给自足。

  这般全算下来,加上桌椅板凳,各色用物,预算应该不超过二百两,足够招纳三四十个孩子了。

  刀大叔背着手,越想越兴奋,扭头就要去张家问问用料和工期。

  但走了两步,他又拐了回来。

  “妞妞啊,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啊。”

  “什么事,刀爷爷?”怡安正要回院子,被老爷子吓了一跳,以为忘了什么关键之处。

  结果刀大叔却说道,“学堂建了,学童也有了,先生呢?你爹可找到先生了?”

  怡安听得笑了,仔细想想,看看四周没有旁人就拉了刀大叔,小声说道,“刀爷爷,你应该也看出来了,荷塘小院儿住着的那个木老头儿不是一般人吧?”

  刀大叔眨巴两下眼睛,应道,“原本佃户都在的时候,偶尔看见你爹晚上去过几次。而且家里也经常送吃喝穿戴,待那祖孙俩不像普通奴仆模样。后来佃户们搬走了,我瞧你爹陪那老头儿四处溜达,很恭敬,就猜到一些。”

  “刀爷爷最厉害了,就知道瞒不过您。”怡安笑眯眯给老爷子戴高帽,哄得他眉开眼笑,这才说道。

  “那位老人家,其实是京都一个很有学识的大官,因为得罪了人被发配过来。我爹也是受人所托,照顾他们祖孙。老人家经常指导我爹功课,我爹说有这位老人家帮忙,考进士都不难呢。”

  “当真?”刀大叔惊讶的瞪眼睛,可是激动坏了,“哎呀,那可得对人家好点儿!”

  怡安竖了一根手指在嘴边,示意老爷子小声一些,嘱咐道,“老先生的身份不能让外人知道,否则容易惹来麻烦。幸好如今庄子里都是自家人了,所以老人家也能来学堂教书了。”

  刀大叔赶紧点头,悄悄问道,“妞妞啊,你说这样的能耐人教导咱们村这些孩子,以后这些孩子以后是不是都能考状元啊?”

  怡安好笑,应道,“不能,状元是整个南周才挑一个,不能都在咱们庄子上出啊。但我估计,多考几个秀才和举人还不难。”

  “这就好,这就好!”刀大叔欢喜的直敲烟袋锅儿,好似已经看到村里孩子都成才了。

  他再去镇上找张家算木料,这脚下都恨不得踩了云朵一样,直接飘过去了。

  怡安被老爷子逗得笑个不停,回院子简单吃口饭,吴同就带了胡老二等人来了。

  原来是城里的商队找好了,他们要今晚进城同商队一起歇息,明早天不亮就赶往京都了。

  怡安当着众人的面前,给了吴同两千两的银票。

  说起来,这银票就是卖西瓜时候,胡家送来的,经手人就是吴同。

  南周最大的钱庄,通兑通换的银票,一百两一张,总共二十张。

  吴同拿到手里的时候,也是忍不住感慨。

  当初给简家送来,他可不知道,如今又要经由他的手花出去,而他也成了简家人……

  怡安不知他感慨,额外又给胡老二和刀老大一人二十两银子,有零有整,防备他们同吴同走散的时候,也不至于没有着落。

  虎头石头和狗蛋,一人五两,同样是散碎银子和铜钱。

  三个半大小子可是高兴坏了,他们还是第一次拿到这样的“重金”!

  众人家里都交代清楚了,行囊扔上马车,就这么静悄悄出发了。

  没有十里相送,也没有哭哭啼啼。

  因为庄子上人人都忙,没有这个功夫。

  更是因为,以后先生要进京,京都和这条路,注定要被众人跑的更平坦。

  如今这样的离别,以后会是常态,自然也会奔向更好的未来。

  吴家人更是习惯了,毕竟在胡家时候,吴同就经常不着家。

  吴大娘带了两个孩子在忙着晒被褥,摘菜洗菜,晚上先生要带亲兵回来。

  吴嫂子更是同丈夫摆摆手就算了,铺子里热气腾腾,又有一锅包子要出锅了!

  一切都很平常,也是最自在安宁的模样……

  黄昏时候,简家的马车到了三里镇,李师傅赶车回了南院,亲兵们就进了北院。

  大炕已经烧热了,铺了晒得暖烘烘的被褥,灶间里已经传出了饭菜的香味。

  吴大娘拎着勺子趴在门口,笑眯眯吆喝兵卒们,“回来了,赶紧把衣衫都换下来,我明日再洗。先洗手,吃饭!”

  兵卒笑着应声,栓好马匹,安哥儿和平姐儿就提了草料,合力倒进马槽子。

  兵卒们就吆喝着,“放着,我们来!”

  吴大娘就道,“让他们干吧,也干不了几次了。庄子里要建学堂了,到时候,他们就要去读书了。”

  “是吗,平姐儿也能去吗?”有兵卒问着,一边抬手把两个孩子抱到马背上坐一会儿。

  两个孩子又害怕又兴奋,笑脸通红。

  吴大娘骄傲的抬了下巴,应道,“当然能去了,庄子里的丫头小子们都能去。小姐说了,女孩儿更要读书,学写算,以后当家理事都用得到。而且就是嫁人,当娘的知书达理,也能好好教导孩子。”

  兵卒们都是笑了起来,“大娘才来几日啊,已经这么喜欢庄子了。”

  “那是当然,我们如今是简家人了!说实话,以前不知道庄子上这么好,否则我早就让儿子想办法过来了。”

  “大娘如今过来也好,我们可享福了。”

  “客气什么,你们可是保护我们先生的,我们不会武,但这些小事还不难。”

  众人说笑着,很快放了桌子,就热热闹闹开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