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八字没一撇
作者:花柒迟迟      更新:2022-06-06 04:30      字数:2369
  但戍边军种了几千亩,怎么也够分了。

  庄子上种这几十亩,就是为了分给亲朋,所以,给胡家十几斤,根本不值当什么。

  老太太琢磨一下,也觉得自家合算,于是更高兴了。

  母子俩到家的时候,一炉烧饼刚刚出炉,那个香甜味道啊,真是满街都能嗅到,馋的附近的小孩子在门外转悠。

  眼见简家马车到了近前,小孩子们才一轰声散了。

  怡安接出来,抱了奶奶的胳膊,“奶,我给您烤红豆沙的烧饼了。”

  老太太摸摸孙女的头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好啊,奶奶一会儿吃两个!”

  简大成玩笑,“哎呀,真是白养闺女了,见了奶奶,不要爹爹了。”

  “怎么能呢,”怡安笑嘻嘻跑去抱了爹爹,“我也给爹烤了椒盐的,还有哥哥喜欢的糖饼,都有!”

  “这还差不多!”简大成拍拍闺女,去洗手换衣衫。

  三丫和虎头石头用食盒装了烧饼和大碗的排骨萝卜汤,送去庄子。

  剩下一家三口,这顿晚饭就在北院吃了。

  烧饼刚出炉就上桌儿,又香又酥,烤的金黄,空口就吃能两张。

  再配上鲜美的汤,咸香的小菜,一人没个三五张,根本挡不住。

  一家人边吃边说闲话,老太太提起隋家,就道。

  “今日翠花来院子里走动,同她老娘没少说话。她走了之后,她娘跟大伙儿诉苦。大东先前伤的太重,养了这么久,城防营那边也没给什么伤药费,如今家里有些艰难。”

  简大成皱眉,应道,“城防营归府衙管,戍边军这边插不上手。”

  老太太哪里肯让隋家的事,给儿子添麻烦,赶紧摆手。

  “我就是闲话几句,不是给隋家讲情。再说,隋家有今日,都是没教好闺女,可怪不得旁人。”

  简大成点头,“确实,若是早些管教小雪,也不至于闹到如今这个样子。”

  老太太迟疑了一下,又道,“大成,我今日同一个婆子闲话,这人曾在大户人家的小姐院子里伺候。她说大家闺秀都要自小学规矩,学女红,琴棋书画,管家核账之类。我就想着,以后你要科考,肯定要做官,咱家妞妞是不是也该学学这些?”

  简大成愣了一下,他虽然把闺女当眼珠子,爱若珍宝,但到底是男子,没想到这么多。

  更何况,闺女太懂事了,从没让他费心过,他自然而然就忽略了这些。

  “行,娘,您别惦记,我明日问问同僚。咱们边塞有很多从京都发配过来的罪囚,其中大半都是被主家拖累的奴仆,也许其中就有不错的嬷嬷。等我仔细打听一下,再说。”

  “哎,好,就该好好打听一下,找那种脾气和善的,可别找心眼坏又厉害的,万一欺负了咱家妞妞怎么办?”

  老太太叮嘱儿子,生怕孙女吃亏。

  怡安坐在一边,手里的烧饼都不香了。

  她真想同奶奶说,怕她被欺负,那就别找什么嬷嬷了。

  可惜,奶奶和爹爹都没询问她,这是打定主意了。

  她只能安慰自己,八字还没一撇呢,也许找不到好嬷嬷,这事就算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找了嬷嬷,她有空间帮忙作弊,应付起来,应该也不是难事。

  简大成和老太太说着闲话,不时偷偷打量怡安,见她没抗议,也稍稍放了心。

  第二日,怡安早早起来烤了一炉烧饼装了食盒,放上车,一到营地,大江就麻利的送到了先锋营。

  这一段时日,先锋营正在举行大比武,每个营帐一队,互相比拼。

  邹桓和金胜所在的营帐,昨日拔了头筹,赢了半上午的假期。

  整个营帐,难得睡了一个懒觉。

  结果,刚一睁开眼睛,大江就送了烧饼过来。

  所有人都高兴疯了,只穿了犊鼻裤,就冲过去,把食盒抢的一空。

  邹桓和金胜已经有经验了,嘴里叼着一个,手里还抓了两个。

  邹桓一边吃着,一边含糊问着大江,“家里最近好不好?这是妞妞烤的烧饼吧,她说哪日过来了吗?”

  大江应道,“姑娘早起烤了烧饼,刚出炉子就装食盒了。最近庄子里该种的都种完了,姑娘清闲下来,一两日就能过来了。”

  金胜插了一句嘴,“大江,我的鞋都穿破了,你回去碰到妞妞,让她帮我捎信,找我家里再要两双。”

  “好。”大江笑眯眯应着,瞧着他们吃完了,又从怀里拿出一个油纸包。

  油纸包里还装了四个烧饼,正好邹桓和金胜各分了两个。

  两人乐坏了,重重拍了大江的后背,“好兄弟!”

  其余几个老兵,早就同邹桓和金胜混熟了,这会儿都是哇哇叫着。

  “不公平!我们也没吃饱!”

  “抢他,抢他!”

  众人玩笑着冲上前,惹得邹桓和金胜一边躲一边大口吃。

  大江拎着食盒,赶紧撤出营帐,忍不住笑着往回走。

  当兵若是都这样,那也没什么不好……

  怡安在家,不知道她烤的烧饼,差点儿引起一场“血案”。

  她正盘算着,买只羊回来,熬个羊汤,给村里人补补。

  春播是个琐碎又疲惫的活计,村里人把家里的几十亩地都接了下来,短短半个月,都是累的瘦了一圈儿。

  这几日刚刚闲下来,吃点好的,也是应该。

  刀老二听说家里要买羊,就笑道,“买羊太浪费银子,不如回山上看看,猎一只袍子或者马鹿,比羊好吃多了。”

  村人们都是笑着附和,“是啊,这个时节,山上的马鹿到处跑,很容易就猎一头。”

  刀大叔却敲着烟袋锅儿,数落众人,“都想什么呢,老规矩忘了?春日不开弓!这时候野兽正传宗接代呢,打绝了,以后看你们吃什么。”

  大伙儿确实忘了这事,不做猎户才一年,居然就把老规矩扔脑后去了。

  刀大叔还要骂几句,村人们却笑嘻嘻跑掉了,惹得老爷子跳脚。

  正这个时候,一辆马车从岔路上拐了下来,直奔庄子来了。

  刀大叔疑惑,“这个时候,是谁来了?”

  怡安想起早晨爹爹嘱咐的话,笑道,“好像是吴管事。”

  刀大叔好笑,“这才春天,家里没什么好东西,他怎么就来盯着了?”

  结果马车到了跟前,车门一开,不但吴同跳了下来,他身后还跟了一个老太太,一个年轻女子,还有两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