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胡二老爷登门
作者:花柒迟迟      更新:2022-06-06 04:30      字数:2369
  两日功夫,土豆已经掰出一半了,而泉水浸泡的玉米种也冒出了小小的芽儿。

  第二日,简大成就带了后勤营的马车到了,第一批玉米种和土豆,就被运走了。

  跟着马车一起走的,还有激动的刀大叔和几个村民,都是去年帮忙种过玉米和土豆的。

  这次,他们摇身一变,成了戍边军的师傅,要手把手教戍边军种地了。

  其实,说起来也没什么技术含量。

  地垄上,每隔一脚掌的距离,用镐头刨一个坑,扔两粒玉米籽进去,再踩一脚就成了。

  种土豆更简单,把土豆块有芽眼的位置尽量向上,隔一拳左右一个,摆进地垄沟,然后重新犁一遍,地垄沟变垄台。

  最后,马匹拉着木头滚子,再跑一边,把土壤压实,不至于被春风把土壤里的水分轻易打跑就行了。

  当然,说起来容易,干起活来,再简单都累人。

  从烧荒到所有种子下地,后勤营足足忙了二十日,才把玉米和土豆种完。

  最后十日,简大成亲自找到大将军,又借了两千兵卒,把高粱和谷子种了。

  至于先期规划里的西瓜和菜地,还要再等几日。

  简家的温室里已经是满眼绿色,各色青菜苗,还有西瓜秧,都长的茁壮。

  这几日,下了春雨,对于田里的种子来说,自然是好事。

  但一踩一脚泥巴,种菜种西瓜不方便。

  至此,春种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所有人都悄悄松了一口气。

  大将军抽时间,在田间低头走了一日,回来之后特意聚将,夸赞了简大成。

  简大成没日没夜的泡在田里,累的又黑又瘦,哪还有当初儒雅斯文的样子。

  就算有将军觉得种地是小事,面对这样尽心尽力的简大成,也要道一声辛苦。

  简大成趁机要了一日假,回家狠狠睡了一觉,也看看庄子里的春种。

  有刀大叔坐镇,怡安也是安排的仔细妥当,庄里根本不用简大成费心。

  倒是他被老太太逮到,唠叨个没完。

  简大成好笑又无奈,最后点了好几个菜,让老太太忙起来,才算拯救了耳朵。

  不说简家如何,只说戍边军第一年屯田种地,城里城外,甚至整个南周,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呢。

  特别是戍边军分出七八千亩地,种的不是谷子高粱,居然是两种不认识的粮食,人人都是好奇之极。

  茶馆酒楼里,不时有人猜测,“应该是什么新粮食吧,大将军不可能浪费了田地,种些不能吃的东西吧?”

  “那也说不准啊,兴许没什么种的,也不想京都那边看笑话,胡乱找些东西种下去充数呢。”

  “不至于吧,最差也应该是喂马的东西吧,否则那么多人忙了一个月,岂不是白干了。”

  这些人只是动动嘴皮子,说个热闹。

  但有人却铤而走险,到戍边军的田里去偷种子。

  戍边军看管严格,就是晚上都有兵卒四处巡逻。

  大部分小偷都被抓住了,打一顿,发配去做一年苦力。

  但也有人成功了,毕竟新开垦的地盘太大了,谁也不能保证看管的滴水不漏。

  于是,金黄色的玉米种子,还有切得面目全非的土豆块就放到了桌面上。

  桌边围着的是城里几个世家大户的家主,一脸好奇疑惑的琢磨了很久,都看不懂这到底是什么粮食。

  有人胆大,尝了尝玉米种子,说道,“像麦子一样,有些粉,带了一点点甜,应该是粮食,只不过不知道怎么吃。”

  有人狠狠心,啃了一口土豆,然后吐到地上,?皱眉说道,“味道像地瓜。”

  “难道这是戍边军找到的新粮食,为了代替麦子和地瓜?”

  “那还不如直接种麦子和地瓜好了。”

  “看看吧,秋日时候就知道了。”

  众人七嘴八舌,不知道其中的利害,无处下手谋算,但也没觉得是什么威胁。

  只有胡二老爷眼底闪烁,捏了一粒玉米,心里在暗暗琢磨。

  春雨过后,天气彻底暖了起来,爱美的女子已经换上了罗衫,天地间也被绿色占满。

  简大成再一次抽空回家,打算把温室里的秧苗都挪走了。

  而庄子里已经开始种西瓜秧了,刀大叔亲自带人,一棵又一棵,小心翼翼栽下去,模样虔诚的好像栽下的不是秧苗,是银锞子一般。

  村人更是忐忑,种完还要左看右看,生怕哪里出了错。

  简大成到田里转了几圈儿,刚回到北院,就有马车到了门前。

  怡安正在发面,打算烤些烧饼,家里吃一顿,剩下拿去营地,给哥哥们解解馋。

  如今,简家在军营里也算“势力庞大”了,先锋营里有邹桓和金胜,后勤营有木源和大江小江。

  每次准备吃的,免不得也要多一些。

  听到动静,怡安跑出来探看,见得是胡二老爷,她就赶紧让三丫去喊爹爹,然后上前行礼。

  胡二老爷不敢托大,拱拱手,算是还礼,笑道,“有段日子没见,妞妞又长高了。”

  “多谢二老爷夸奖,春日草木发芽,我也跟着凑热闹,长了两寸。”

  怡安笑着,引了他往里走,迎面正好遇到出来的简大成,两人免不得也是寒暄几句。

  待得进屋分宾主落座,怡安带着三丫送了热茶和点心,就退了下去。

  但院子本来就不大,堂屋里说什么,灶间也听的清楚。

  怡安就一边忙碌,一边偷听。

  胡二老爷是个聪明圆滑的,从城里的新鲜事,很快说到他们家里今年种了多少西瓜。

  简大成很捧场,笑呵呵听着,不时附和几句,倒也热闹。

  但他始终没提军营,一个字都没有。

  胡二老爷到底有些耐不住,把话头拐了正题,“简先生,听说军中的田地都种完了?”

  “是啊,大将军拨了不少人手过来,虽然忙乱,倒也没误了农时。”简大成笑着应了一句。

  胡二老爷又道,“城里到处都在议论,说是军中种了两种新粮食,能代替麦子和地瓜,不知道真假?”

  简大成摇头,“那是夸张了,确实是新粮食,只不过具体如何,能不能种出来,还不知道。毕竟二老爷也知道,咱们塞北实在太冷了,秋日下霜也早,一般粮食不等成熟就冻死了。”

  “这倒是,”胡二老爷点头,“但先生一向睿智,应该也不会白做工,起码有七八分把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