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全面改革_第586章 争论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42      字数:3365
  嘉靖十一年十月。

  紫禁城武英殿。

  朝廷人事之后,朱厚熜召开了第一次的廷议。不是只有几个朝廷重臣的小廷议,而是召开了一次大廷议。朝廷正四品以上的官员,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御史都参与的廷议。除了一些日常事务的汇报之后,主要是为了桂萼提出的推行“一条鞭法”的事情。

  内阁对于此事分歧太大,把问题送到了朱厚熜这里。

  朱厚熜就把问题摆到了廷议当中。

  处理了其他事情之后,开始进入正题,朱厚熜道:“桂尚书,‘一条鞭法’一直都是各地方自己组织,并没有在全国完全推广开来。现在很多大臣都表示现在推广‘一条鞭法’,实施起来不容易。特别是目前朝廷事情多,并不是推广‘一条鞭法’的好时机。你有没有要说的?”

  “皇上,臣认为这些都是借口。现在正是推广‘一条鞭法’最适合的时机。”

  桂萼也已经是耳顺之年,身体也不算是很好。

  不过精神状态非常好。

  从桂萼入仕当县官的时候,就看到了地方土地兼并的严重,因此开始在地方丈量土地。到后来进入户部查阅朝廷税收,桂萼更进一步的感受到了大明朝土地问题多么严重,因此提出了“一条鞭法”。说起来桂萼本人开始当县官丈量土地,算是最早、最朴实,也是最简略的想法。

  包括提出的“一条鞭法”,开始也不完善,很是粗糙。

  但现在不一样。

  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行,现在的“一条鞭法”已经完善很多,对于如何推广“一条鞭法”也有了计划。更重要的是自己现在是户部尚书,而且朝廷当中支持自己的力量也不小,完全可以大干一场。

  因此精神上是亢奋的。

  所以很是坚定的道:“播州、鄂尔多斯战事的结束,给朝廷一个安稳的机会。朝廷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完成‘一条鞭法’在全国的实施。而且我们现在有足够的经验,‘一条鞭法’并没有像某些大臣说的那样困难。”

  “你有方案了?说说。”

  朱厚熜当然是支持“一条鞭法”的推动。

  正是因为这个,朱厚熜才重用桂萼。不过支持归支持,朱厚熜还是要听听桂萼有没有完整的计划。若是计划不行,那么事情再好,也没有用。

  桂萼等的就是朱厚熜的问话。

  立马道:“‘一条鞭法’的基础就是丈量土地,就是朝廷掌握完整的、全面的土地情况。只要朝廷掌握全国土地情况,那么‘一条鞭法’的实施就顺理成章。因此‘一条鞭法’的推动,首先必须要丈量土地。这方面朝廷也好,地方也好,其实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像浙江、湖广、河南、辽东等地甚至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土地丈量,北直隶、山东、四川等地也有了基础性的丈量。这些地方不仅有基础,而且有大量参与过土地丈量的官员。所以就算是全国丈量土地,朝廷也不会手忙脚乱,更不会出现很多大臣担忧的事情。”

  从桂萼提出“一条鞭法”到现在十年时间。

  朱厚熜登基之后,先是清查庄田、皇庄,后来丈量官田,清查宗藩土地,清查屯田。因此朝廷培养了大量丈量土地的官员,储备了大量土地丈量的人才。因此推行“一条鞭法”的土地丈量,费宏他们很担忧,但桂萼却丝毫不担心。

  丈量土地最重要的是朝廷的决心,在技术上不存在难题。

  “不过之前的这些丈量土地,一直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目前各地对于亩的规定不一致。臣给他们分为大亩、规定亩、小亩,现在的问题是各地有各地的情况。有些地方为了少交税,就弄出大亩。大部分的大亩,是朝廷规定的一倍半,也就是相当于朝廷规定的一亩半。但夸张的大亩,甚至是朝廷规定的两倍以上。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上报的田亩数量,上交的田赋、徭役都会少很多。不过地方少报,但地方官府该收的却一点不少,只是朝廷税收少很多。”

  “而一些地方地主,为了多收地租,往上报的时候是大亩,但给佃户记账的却是小亩。同样这些年有些地方丈量土地的时候,那些地方官员为了政绩,直接用小亩上报朝廷。以此来表示自己丈量土地的成绩。”

  “甚至更严重的是,有些地区因为常年使用大亩、小亩的方式,所以地方官府依旧例不说,当地百姓已经完全接受这种统计。他们还以为这种地方性的大亩、小亩就是朝廷规定的。这才是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丈量土地,不存在任何的困难,完全可以开始丈量土地。”

  桂萼说完,土地部尚书张羽站了出来。

  道:“皇上,土地部成立至今,一直在地方进行土地的丈量。地方官府也配合土地部,有了很好的结果。就算是立马开始全国丈量土地,不会有任何技术问题。”

  张羽是个狠人。

  早年当地方官的时候,那可是怼天怼地。不管是勋贵还是朝廷重臣,触犯律法该抓就抓,导致名声很大。当然因此仕途也是非常坎坷。

  现在到了京城掌管土地部,依旧是我行我素。

  在朝廷基本上不和朝廷重臣来往。

  不过张羽和桂萼倒是熟人。两个人在河南联合丈量土地,合作还是很默契。此次桂萼要全国丈量土地,张羽当然也是支持。

  “只要土地丈量结束,推行‘一条鞭法’就没有任何困难。把丁赋、徭役并入田赋当中,以后只收田赋即可。”

  “皇上,臣反对。”

  刑部尚书胡世宁站出来。

  胡世宁在朝廷当中基本上是人嫌狗弃的大臣。

  因为他总是以事论事。虽然这种品质不错,但在仕途上混,哪一个能够独善其身。不管是任何一个人,在仕途行走,怎么都是有自己的圈子的。

  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可是胡世宁谁的面子都不给,又不是任何一个圈子的。有时候反对改革派主张,有时候又是抨击费宏这边的人,弄得两方都不喜欢他。

  结果任何人都嫌弃他。

  但胡世宁并不在意。

  在满朝文武的关注之下,直接道:“桂尚书提出的‘一条鞭法’看起来很好,但却是害民之举,与民争利。‘一条鞭法’要把丁赋、徭役都并入田赋当中,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根本不可能。朝廷把丁赋和徭役并入田赋征收,但地方官府不会放弃徭役,徭役是不可能消失的。‘一条鞭法’除了提高田赋之外,对于农民没有丝毫的方便之处。反而增加了农民税赋。”

  朱厚熜很惊讶的看了胡世宁。

  之前只是认为胡世宁此人公私分明,熟悉律法,是一个硬骨头。没想到对于地方的情况,对于税收方面也是如此熟悉明白。

  因为胡世宁说的是对的。

  就算是推行“一条鞭法”,把徭役并入到田赋,增加田赋征收,徭役也不可能消失。地方要做那么多事情,朝廷要做那么多事情,想让朝廷都出钱雇人干活,开什么玩笑。

  地方官府也不可能有钱。

  那怎么办?

  还是要有徭役。

  就算是朝廷规定废除徭役,以后征民夫都出钱雇佣。但到了地方之后,地方官府也不可能听话。他们雇佣民夫,能给吃饱饭都是了不起的事情。还想给民夫钱?

  开什么玩笑。

  胡世宁说“一条鞭法”的推行,会增加农民负担,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一条鞭法”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其实就是增加田赋税率,增加朝廷财政。

  “胡尚书的担忧有道理,但却不是反对‘一条鞭法’的理由。地方官府有问题,是吏治的问题。吏治出现问题,就要处理吏治的问题。不能因为吏治的问题,就阻止税赋的改革。”

  张璁站出来,支持桂萼。

  朝廷的改革派,以张璁为首。现在桂萼已经冲锋陷阵,张璁当然不能躲在后面。

  “臣调查过孝宗皇帝和先帝时期出现的大量流民的情况。大部分流民之所以远离故土,不是因为田赋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徭役的问题。有些地方的徭役太重,太危险,才会出现这么多流民。‘一条鞭法’把丁赋和徭役并入田赋,就是为了解决繁重的徭役问题。推广‘一条鞭法’之后,就算有些地方依旧有徭役,也不会跟现在一样,徭役繁重。用田赋替代徭役,就是为了让农民不再成为流民。”

  桂萼立马也是阐述自己的看法。

  胡世宁当然不同意这种说法。因此想要开口反对。不过还没等胡世宁站出来,太仆寺少卿黄宗明站了出来,道:“太祖皇帝重视读书人,因此优免有功名读书人的徭役。桂尚书却把徭役并入田赋当中,却没有对于有功名读书人优免。这是违背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