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557章 势如破竹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41      字数:2964
  杨威是比较果断的。

  看到事不可为,都没有报告给杨烈,而是立马选择撤退。

  杨威选择撤退的时候,对岸的朝廷部队也是有条不紊的开始过河,支援先头部队。丰州侯马永看着战场,脸色很是平静。马永征战沙场半辈子,一直都是跟草原部落打仗。早年刚入战场的时候,马永见识过草原一代枭雄达延汗,跟他的部队打过仗。来西南之前则是灭掉了达延汗的孙子俺答的土默特部落。

  战场经验极其丰富。

  正因为见识过战斗力强大的鞑靼骑兵,因此心中是瞧不起西南土司的这些部队战斗力。

  西南地区最让马永费心的从来不是西南土司的部队。而是这里的气候,这里的崇山峻岭,这里各种不同习惯的部落。这些才是朝廷部队的天敌。所以虽然面对乌江天险,但马永是有信心渡河的。

  特别是对面刚刚打完仗。

  “梁总制,刚刚几个土司的情况怎么样?”

  这一路的最高官的云贵总督梁材。

  姚镆和梁材,先后担任云贵总督。不过两个人有很大的不同。姚镆是文武双全,对于兵事也很熟悉,打仗也亲自参与。但梁材不一样。

  梁材对于兵事不熟悉。

  因此虽然是这一路的最高官,但却没有太多干预马永的指挥。梁材更关注的是整体的问题,考虑后续的改土归流的问题。

  “三家土司部队几乎是全军覆没,最后收拢的部队也就是千人左右。重安司和白泥司正长官都战死了。”

  “不知死活。”

  马永冷笑。

  就连马永这样身经百战,手握两万多人精锐部队,也不敢盲目的过河。这些不知死活的土司部队,一个个不知死活。

  “他们损失大,是好事吧。”

  马永常年都在西北,对于西南不是很熟悉。

  但也知道朝廷一直在西南改土归流。这些土司对于朝廷来说,都是需要解决的对象。

  土司部队受到打击,应该是好事情。梁材笑着道:“当然是好事情。这些土司在西南七八百年,在地方势力根深蒂固,一个个都是地方土霸王,只知道土司不知道朝廷。不过他们管理的人口不多,他们所在的地方人口也就是几万人左右。这一次损失这么多青壮年,他们对地方的统治必然下降。这对于朝廷是一个好机会。”

  土司名义上的确是一个地方的老大。

  但不代表现实当中也必然是如此。有些土司控制的地方,几百年下来土司实力下降,管辖区域之内也有一些大家族崛起。他们实力可能不如土司那么强大,但也能够抗衡土司。

  一旦土司本身的实力下降太多,那些大家族就不在听从土司的命令,那么土司的统治力必然下降。

  这对于朝廷就是一个好机会。

  可以插手土司内部事务的好机会。梁材是云贵总督,在这里最大的任务就是改土归流。现在有些土司实力下降,对于梁材来说就是好事情。

  “哎,这些东西我也不懂。我只管打仗。”

  马永笑笑。

  他是武将,现在又是勋贵。这些事情不好插手。

  “报——”

  “对岸发来了消息,没有看到叛军。”

  “没有叛军?”

  “是。”

  马永一愣。

  这次是真的很意外。

  马永可是仔细研究过播州的情况。播州杨氏能够在播州当土霸王,除了他们有钱之外,最主要的是播州的地形对他们非常有利。播州是最典型易守难攻的地方。

  只要牢牢守住娄山关和乌江天险,那么这个地方就是安全的。

  如果让朝廷部队破了娄山关或者是乌江天险,那么播州杨氏面对朝廷军队就没有任何的优势。没有人数优势,战斗力也比不上朝廷军队。

  因此乌江天险应该非常重要。

  怎么还没打就撤了。

  马永变得很谨慎。

  “派人寻找敌人的踪迹,过河的部队迅速找一个适合的地方防御,千万不要让敌军给我们一个回马枪。其他部队迅速过河,和先头部队会和。”

  “是。”

  “再派人往南,去问问宋家那边的情况。”

  “是。”

  下了命令之后,马永看向了梁储。

  梁储也是意外。

  因此一直在思考。想了想道:“丰州侯,是不是毕节那边的部队真的打进了遵义?”

  古代通讯条件差。

  这些部队之间想要彼此分享情报,真的不容易。

  还不如草原上打仗。草原上那些骑兵,为了传递消息可以把马骑死,几个小时之内就能够奔跑一二百里。但在西南地区打仗,传递消息就没有这么快。

  之前他们得到的消息是,张经他们转头进攻遵义。

  不过具体情况如何,还没有得到最新的战果。

  “也有这种可能。”

  没有最新的消息,马永也不敢判断。

  马永看着部队过河,果断道:“梁总制,我准备现在过河。亲自去对岸看看情况如何。”

  “好。你先过河,我跟后面的部队一起过河。到了对岸,不要着急。不管因为是什么原因,只要我们的大部队过河,那么就是胜利。”

  “是。”

  马永转身往下走。

  马永实在是不放心。敌人怎么就轻易的放弃了乌江天险。

  速度很快。

  毕竟乌江不是大海,只是一个宽一百来米的江河。马永心里着急,因此到了渡口,立马找了一个船只,就跟着过河。不到半个小时,马永已经是来到了对岸。

  “侯爷,有消息。”

  马永刚刚过河,先头部队的军官就跑了过来。

  “我们找到了敌军俘虏的容山司的兵,他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突然之间敌军就没了。还有播州吴家的人找到了我们,说他们已经和四川总督那边谈好了,支持朝廷的平叛,他们的人愿意听从我们的命令。而且还有一些家族的私兵跟他们在一起,人数大约有两千人左右。”

  “两千人?”

  马永皱眉。

  这可不是小数目。这么多的部队,如果真的是投靠朝廷,那是好事情。可是一旦玩反间计,这么多的人破坏力就会很大。

  “还有没有其他的消息?”

  “有。按照他们的说法,播州田家、谭家、卢家都已经宣布支持朝廷平叛行为,加入了毕节那边的部队。毕节那边的部队都已经控制了遵义。”

  “控制遵义?一家之言,不足为信。你们尽快派人证实此事的真伪。”

  “是。”

  马永虽然说“一家之言”,不予采信。但马永心中还是比较相信这个说法的。如果不是因为张经、柳珣那边闹出了大动静,播州杨家也不可能放弃乌江天险。

  他们如果想要诱敌深入,也不至于用乌江来做诱饵。

  不过马永还是选择了谨慎一点。

  因为相比起播州杨家,朝廷的优势太大,不需要冒险。为了这场战争朝廷准备了很久,压力没有那么大。现在既然过了乌江,完全可以堂堂正正的碾压对手。

  “报——”

  “宋布政使(宋储)那边传来消息,宋家部队已经顺利过河。对岸并没有发现敌军。”

  “好,我知道了。”

  马永长舒一口气。

  宋家的部队也过河了。朝廷部队和宋家部队加起来,那就有三万人。不管杨烈有没有什么诡计,马永都不怕了。三万人的部队,在播州已经不怕任何的势力。

  “把消息传给梁总制,催促部队尽快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