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508章 官员变动2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39      字数:3090
  和费宏谈完之后,朱厚熜心里不是很高兴。

  费宏这个人,性格是稍微软弱的。但内阁首辅坐久了,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开始打压改革派大臣。朱厚熜不是很满意,想要废了费宏的内阁首辅位置。费宏和稀泥可以,但不是朱厚熜需要的内阁首辅。好在朱厚熜不是冲动的性格,把心中蠢蠢欲动的想法压制了下来。现阶段朱厚熜还真没有合适的人选代替费宏。

  一旦费宏致仕,要么是杨一清上去,要么是蒋冕上去。

  不过这两个人都不适合担任内阁首辅。杨一清资历深、功劳大,如果成为内阁首辅,连朱厚熜都会感到棘手。而且他也到了致仕的年纪。蒋冕脾气太冲,爱憎分明,虽然这些年好了不少,但依旧不适合统领内阁。

  说来说去,现阶段还真没有可以替代费宏的。

  还得凑合着先用。

  “辽东的情况,卿怎么看?”

  和费宏谈完之后,朱厚熜和杨一清谈谈。

  杨一清七十七岁,坐在那里还没有耳背,声音洪亮,身体也是真的不错。杨一清年纪这么大,思维还是很敏捷。立马回答道:“皇上,在朵颜三卫顺利推行盟旗制度之后,朵颜三卫的危险已经降低到了极点。只要好好经营承德马市、彰武马市、开原马市,就可以把朵颜三卫完完全全的控制起来。他们的衣食住行完全依附在朝廷,这样就能够彻底解决朵颜三卫。”

  如何控制朵颜三卫?

  朝廷是做了很多努力。

  武力上威慑他们,政治上推行盟旗制度,经济上让他们彻底依附朝廷。

  三管齐下,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现在朝廷主要在做的就是让朵颜三卫的经济完全被大明朝掌握。特别是这几年随着在辽东、天津等地开设大量织布厂之后,对于草原的羊毛需求迅速增加。

  这是最挣钱的。

  甚至比交易马匹还要挣钱。

  卖了羊毛,然后从马市购买他们需要的东西,是目前最挣钱的生意。结果朵颜三卫下属的大量部落,他们主要是养羊。因为相比起养马,养牛,还是养其他东西,都比不上养羊挣钱。

  这就是从经济上控制朵颜三卫。

  “接下来只要把盟旗制度推广到建州三卫当中。那么辽东边关威胁就彻底结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要没有很大的变数,未来十年之内,辽东都不会有太大的战事。”

  “嗯。”

  朱厚熜点头。

  经过这十年的经营,辽东情况好了很多。

  “杨卿,你说朕让盛应期回京,谁适合去接替他的位置。”

  杨一清一瞬间瞳孔大了一些,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盛应期要回京。

  这可不是小事情。

  因为盛应期资历深,去辽东之前就是有资格担任六部尚书的人物。王瓒在朝的时候,本来是准备推盛应期成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的。

  后来虽然没有成功,但也可以看出盛应期的资历。

  盛应期去了辽东之后,更是政绩显赫。盛应期在辽东完成了辽东卫所改革,完成了辽东屯田改革,完成了辽东土地的丈量,完成了“一条鞭法”在辽东的实行。然后在辽东重要地方发展马市,发展辽东经济。

  辽东在大明朝,属于是边荒地带。

  可是盛应期去了辽东之后,让辽东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在大明朝版图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

  更重要的是,完成了对于朵颜三卫的打击和整改。最后还帮助朝廷完成了热河省的建立。

  功劳甚大。

  这样的官员进京,皇帝不给个好位置奖赏,怎么打发盛应期。要是皇帝不奖赏盛应期,以后大家怎么看。不过杨一清只是开始阶段有些惊讶,但很快就不在意了。

  年纪大了,也没什么兴趣。

  要是年轻十岁,杨一清还能够考虑,利用这个消息为自己的人牟利。可是现在的杨一清,已经没有这样的想法了。现在的杨一清只想要完成“河套战略”,让自己能够青史留名,可以圆满的完成一切之后致仕。

  所以朝廷官员变化,杨一清都不是很在意。

  盛应期回京,朱厚熜准备安排一个人接替他的位置。杨一清想了想道:“甘肃巡抚赵载。”

  “赵载,倒是个不错的人选。”

  朱厚熜点头。

  在边境官员当中,赵载也算是一个能人,甚至是一个妙人。

  赵载担任甘肃巡抚,也算是政绩显赫。赵载本来是按部就班的升官,没有什么惊人的表现。可是他担任陕西参议的时候,得到了陈九畴的器重。现在的陕西就是包含后世的陕西、宁夏、甘肃,这个年代都是非常贫穷的地方。

  加上卫所制度崩溃,陕西三边重镇都问题很严重。

  吃饭都成了问题。

  以至于有些御史写奏折,表示军户妻子都出来卖身体,才能够让家里活下去。可以看出陕西的情况是多么的严重。而朝廷又没有多少钱。

  像杨一清总制陕西三边军务的时候,跟朝廷一直要钱。要了好几年,朝廷给他十万,他都高兴地不得了。可以想象陕西情况是多么的不好。

  但就是赵载担任陕西参议之后,却迅速的改变这样的局面。

  赵载干了什么。

  那就是放开了陕西盐业。

  陕西、甘肃都是产盐的地方,虽然比不上江南、四川等地,但这里的盐也是不少的。以前朝廷控制的比较严格,结果好东西都被人吞了。

  赵载却是反其道而行之。

  直接放开陕西盐业。

  结果吸引了大量的商人来到了这里。在这里兴办盐厂、盐店,这个年代盐就是代表钱。盐业兴旺之后,立马是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有了钱之后,就能够购买粮食。

  赵载这么简单的一个办法,让陕西这边的军队算是有了一定的保障。这让当时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的陈九畴非常欣赏,第二年就提拔赵载担任陕西按察副使,第三年就是陕西按察使。接着第四年,陈九畴就推荐赵载巡抚甘肃。完全是一年一个台阶,迅速的迈入了地方大员的行列。

  不过赵载刚刚担任甘肃巡抚,陈九畴就因为谎报战功之事革职查办。不过赵载这个人很有意思。竟然连陈九畴这个伯乐的事情都利用。

  赵载巡抚甘肃之后,借着朝廷查办陈九畴谎报战功的机会,自己也在甘肃军队当中打压卫所武官。

  罪名都是现成的。

  陈九畴谎报战功,这些卫所武官也都有罪。

  打压了卫所武官之后,赵载倒是很有自知之明。并没有真的对卫所进行改革,也没有去调查屯田。只是以自己巡抚的名义,不打仗的时候,让军户开荒种田。

  赵载这个人很聪明。

  明白屯田问题太敏感,自己根本处理不了。因此也不去动屯田,直接开荒种地,把开荒的地变成了新的军屯。在边疆的军户,他们是需要一种依靠,需要安全的。

  土地就是这个效果。

  赵载用了这种方法,补偿给了那些军户新的屯田。而且是不受卫所武官管理的“屯田”。经过赵载这一番操作之后,甘肃这边的军队情况大为好转。

  因此赵载的名气还是很大的。

  甚至有人评价赵载,“万里之长城,极边之三砥柱,济世之奇才,用时之伟器,十年边地久抒经济之远猷,万里城中坐策安攘之伟绩”。

  看看这评价。

  几乎要说赵载是边境擎天柱,可以想象赵载稳定甘肃军队的功劳有多大。

  “卿觉得赵载可以?”

  “可以。”

  “嗯。”

  因为辽东涉及到边疆的事情,朱厚熜才询问了杨一清的意见。

  杨一清也只是简单说自己的想法。

  只要不涉及“河套战略”,其他方向上的一些调整,杨一清并不是很在意。

  “朕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