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483章 煤老板2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38      字数:2753
  “有可能宫里也会小规模的使用煤炭。如果效果好,宫里也会大规模使用煤炭。”

  “这是真的吗?”

  在场的这些人激动了。

  真的是激动了。

  郭勋点头,道:“我听御用监高太监说的。”

  “那就是真的了。”

  御用监高太监,那就是朱厚熜近侍出身的高忠。

  这可是皇帝非常得用的太监。他说的话,基本上是不会有问题的。

  在场这些人突然之间很是兴奋。

  他们不可能不兴奋。目前北京的燃料,主要是柴火和木炭。因为目前的朝廷使用的就是柴火和木炭,宫里面和权贵之家都是使用木炭,而且是上好的木炭。

  他们是不会使用煤炭的。

  因为他们习惯了木炭。而且这个年代来说,上好的木炭是真的很好用。相比起来烧煤目前还有不少问题,味道大,黑烟滚滚。使用的时候需要不停的抖灰,所以不干净。正因为烧煤有这么多的问题,因此皇宫里面和朝廷衙门,都有专门使用的柴火和木炭。

  包括朝廷给大臣下发的,也都是柴火和木炭。

  别看京城人口多。

  但柴炭的使用上,朝廷绝对是属于大客户。京城每年消耗的柴炭,大半都是朝廷消耗的。平民百姓消耗的柴炭数量,是远远少于朝廷消耗的柴炭数量。也正是因为如此,北直隶下面的城镇官府和大户,都是学习京城这边,主要使用木炭。煤炭是属于普通百姓用的。

  可是一旦朝廷决定开始使用煤炭,用煤炭代替柴火和木炭,那么就表明煤炭的需求会直线上涨。

  因为这不仅仅是京城使用。

  朝廷一旦决定使用煤炭,那么北京城周围的城镇,还有天津,以及京营部队,往北驻扎宣府和蓟州的军队,都会开始大规模使用煤炭。

  这才是大头。

  军事重镇,最少都是驻扎几万部队。

  目前西山煤炭产量一年有五六百万担,能够给十几万家庭提供足够的燃料。可是一旦朝廷决定承认煤炭的作用,开始采用煤炭,那么未来京畿地区对于煤炭的需求一定会轻松超过千万担,甚至两三千万担也不是不可能。

  因为北京和天津人口加起来已经超过两百万。

  按照目前的发展,未来达到三百万都是有可能的。到时候对于煤炭的需求会越来越多。

  煤炭需求增长,他们的收入也会跟着增长。他们这些人在西山都拥有很好的煤井,每年收入不低。若是煤炭需求增长,他们就可以往里面继续投钱,继续开煤井,挣更多的钱。

  因此一个个很高兴。

  “怎么,还想逼宫?”

  “翊国公,这是哪里的话。我们祖辈都是大明朝的功勋,我们世世代代都受到皇上圣恩,岂能有这种想法。是不是?”

  “对啊。”

  “翊国公,完全没有的事情。”

  这些勋贵七嘴八舌的表示自己冤枉。他们都是大大的良民,怎么可能会有这种想法。其实都是被郭勋带来的消息给勾住了。因为他们虽然都是不学无术,但也知道煤炭的利润还是很高的。

  虽然煤炭价格不算很高,但目前开采煤炭的成本也不高。

  特别是那些挖煤工人和运煤工人,虽然干活很累,甚至很危险。但他们的薪水很低。一个挖煤工人,一天采煤五百多斤,给他们的薪水都不到五十文。一个月挖一万斤以上的煤,也挣不到一两银子。

  至于运煤的工人,薪水就更低了。只有采煤工人的一半左右。

  一万斤煤炭,卖出去最少都是十五两银子。近些年煤炭价格也涨了一些,但也不超过二十两。中间雇佣马车、牛车运送这些煤炭,煤铺卖煤的成本也算上,最后的纯利润都超过五两。如果多的时候,十两都打不住。

  当然也有一些煤井,只负责挖煤。挖出来之后,就直接卖给卖煤的商人。后面运输、卖煤,他们都不参与。这样价格就会低了不少,但同样也简单很多。这样卖煤的利润会比挖煤、卖煤一条龙少一些,但一万斤煤炭轻松也能有三四两的纯利润,利润依旧不低。因为一万斤煤炭,一个壮劳力,用不上一个月就能够挖出来。

  可以看出挖煤的利润是很高的。

  “对了,翊国公。外面真的有些人,准备封井?阳武侯那边可是聚集了不少人。我们怎么办?”

  西宁侯宋良辰小声的问郭勋。

  勋贵也有自己的圈子。

  西宁侯他们在郭勋这里,因为郭勋的反对,他们不能封井。但不代表其他勋贵就不会选择封井。

  郭勋笑着道:“这不是好事情吗?”

  “翊国公的意思是?”

  “敢封井对抗朝廷命令,这都是不要命的。既然封井了,他们以后是再也没有机会去西山挖煤。到时候朝廷肯定会把那些煤井卖出,那不就是我们的机会。挖一个煤井多不容易,需要投多少钱。有现成的煤井,有比这个更好的事情。到时候就从朝廷购买这些煤井。”

  “对啊。”

  西宁侯宋良辰眼睛一亮。

  这些准备封井的人可不在少数。如果他们真的封井,被朝廷处罚了,大家就有机会以低廉的价格购买这些煤井。未来煤炭的需求增加,他们必然要投入更多的钱挖煤。

  可是挖一个新的煤井,不是那么容易的。

  要是挖的差了,开采的时候就会很困难。甚至有些煤井挖的不好,根本无法开采煤炭。有时候挖好几个煤井,其中只有一个能用。而且现在又不能随便挖煤井,想要挖煤井还要从户部拿到许可证,一百多两银子。一旦挖井没有成功,那就是直接赔了一百多两银子。

  相比起来这些现成的煤井,就算是稍微贵了一些,也没有风险。而且这些煤井只要购买,就可以立马投入生产。

  这么一想大家很是高兴。

  利用这个机会,扩大自己在西山的煤井,这可是挣钱的好买卖。

  “翊国公,那我们现在?”

  “该干嘛干嘛。户部要许可证,就交钱拿到许可证。至于每年交给户部和税务总司的钱,也悉数上交。然后该怎么挖煤,还怎么挖煤。不用管其他人怎么做。”

  “翊国公,这些人一旦封井,就会影响近半的煤井。煤炭价格会不会上涨?”

  成安伯郭赞谨慎的询问郭勋。

  郭勋“砰”的一生,重重的放下了茶杯。

  然后冷冷的看着成安伯郭赞,道:“看远一点,多看看以后。这个时候煤炭涨价,你又能挣几个钱?少挣一点,也要让皇上看到我们的忠心。以后有的是机会挣钱,不要纠结于这点小钱。”

  “是。”

  郭赞讪讪一笑。

  闭上了嘴。

  但显然不是很服气。这也不让,那也不让。这样算下来自己损失多少钱。

  “别垂头丧气的。目前有煤炭的又不只是西山,遵化、宣府那边也发现了煤炭。既然朝廷要多使用煤炭,那么估计也会同意在宣府、遵化那边挖煤。你们要是这一次不好好做事情,你们以后还想有好机会?”

  “遵化、宣府也有煤炭?”

  宋良辰意外。

  郭勋点头道:“说让你们多看书,你们都不听。孝宗敬皇帝之时,这些地方就已经发现了煤炭。不过宣府重镇,朝廷担忧多人聚集,勾结蒙古人,影响宣府安全,因此不允许开矿。遵化那边,朝廷有铸铁厂,那里的煤炭不让用于其他用途上。不过现在永谢布部落被朝廷歼灭,宣府那边对于煤炭需求也大,估计很快就会允许采煤的。遵化那边是为了保障天津使用煤炭,也会放开。”

  “这是好事情。”

  “当然。所以都老实一点,老老实实采煤,以前是怎么采煤就怎么采煤,以前是怎么卖的,现在也怎么卖。知道了吗?如果有谁不愿意,那么以后大家就不要来往了。我可不想被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