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433章 妥协的艺术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36      字数:2507
  “总督、巡抚都开始成为地方常设职务,不再是以前朝廷临时派出职务。因此朕认为巡抚职位不再适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担任。以后都察院只负责监察百官,总督、巡抚跟其他职务一样,都是按部就班升官。”

  都察院改革,牵涉到了总督、巡抚职位。

  以前总督、巡抚都是临时职务。

  是朝廷临时派出官员,担任总督和巡抚,临时处理某些事情。因此明朝的总督和巡抚,都是都察院的官员。只不过久而久之,总督和巡抚成为了地方常设机构。不过朝廷依旧沿袭原来的做法。

  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就能够担任地方巡抚,可以负责一省军政。

  但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很多其实资历不足,或者没有实际地方工作经验。就像是张璁,如果不是走了翰林院、都察院的路线,怎么可能入仕五六年之内就成为地方巡抚。那可是掌握地方军政的地方大员。

  还有一些官员,走的是六科道路。

  在六科积累资历。有足够资历的都指挥使,就能够直接担任右佥都御史,然后去地方担任巡抚。这是很多文官喜欢的升官路径。

  以前巡抚只是巡视地方,监督地方。但现在的巡抚是真正处理地方军政事物的主要官员,没有足够的资历,足够的经验,肯定会出现问题。毕竟朝廷官员当中,又有几个人能够和张璁相比。

  你在翰林院、都察院、六科这种地方熬资历,然后一跃就巡抚一省。你让下面的官员对你怎么服气。

  “皇上,那么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佥都御史这些人要做什么?”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承勋开口。

  自从都察院改革之后,朝廷重臣都知道,都察院一定会慢慢的剥离总督、巡抚隶属于都察院的情况。因为都察院改革之后,都察院在地方设立都察院机构,结果本身实力大涨。因此不可能继续控制总督、巡抚这些职位。

  不过剥离之后,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佥都御史这些职位要干什么?

  难道撤掉?

  “都察院以后只负责监察百官。每年都察院都要派遣官员巡视地方,这个就从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佥都御史里面出现。他们巡视地方,只有监察地方官员的权力,不能跟以前一样调动地方官员。巡视地方,监察百官,有弹劾百官的权力。但到了地方没有权力插手地方军政事宜。这方面的情况,内阁、吏部、都察院讨论一下,拿出一份详细的方案。”

  “遵旨。”

  “费卿(费宏)、张尚书(张璁)、严学士(严嵩)都推荐夏言。朕也看了天津府这几年的发展,夏言有功,当赏。朕准备任命夏言为右佥都御史,巡视地方。大家认为呢?”

  “夏言精明能干,在清查冗员、清查庄田、清查皇庄功劳甚大。担任右佥都御史巡视地方正合适。”

  费宏开口。

  费宏刚刚担任内阁首辅的时候,提拔官员还是扭扭捏捏的。

  还是比较在意别人的看法。

  但当了六年的内阁首辅之后,费宏已经没有了这样的感觉。反而现在很是大大方方的发表看法,大大方方的提拔自己欣赏的官员。费宏这个人在内阁首辅位置上,还算是比较得人心的。

  因此费宏开口之后,内阁其他阁臣基本上没人反对。

  “臣也认为夏言适合担任右佥都御史。”

  礼部尚书张璁开口。

  费宏和张璁也算是达成了默契。

  在一些问题上,双方可以合作。这样对双方都好。费宏是内阁首辅,是实权派大佬。张璁是目前皇帝宠信的朝廷重臣,但在朝廷当中根基比较浅。

  合作对双方都有利。

  “高卿,你看呢?”

  朱厚熜问了吏部尚书高友玑。

  毕竟是提拔官员,吏部的意见还是很重要的。高友玑倒是不在意,因为不过就是一个正四品的右佥都御史而已。而且都察院一旦改革,右佥都御史就不能担任巡抚,那么也就是正四品官员。虽然夏言几年前颇受皇帝的器重,但官位还是太低。等夏言升官成为朝廷重臣的时候,高友玑都要致仕了。

  因此高友玑道:“夏言有功,右佥都御史很适合。”

  “好。就这么定了。夏言迁为右佥都御史。夏言离开之后,天津府缺少一个知府。天津府很特殊,大家推荐一下,看看谁适合担任天津府知府。”

  夏言的问题解决之后,天津府知府的位置就空了下来。

  天津府知府,和其他知府一样,都是正四品。但这个位置,却和其他知府又有很多不同。因为天津特殊的位置,那可是京城的出海口,也是东大门。

  正因为如此重要的位置,因此天津目前商贾云集,成为了北方很重要的贸易中转地。因此一些重要机构也开始进驻天津,包括市舶总司在天津有市舶司天津分部,鸿胪寺在天津也设立了鸿胪寺天津分部。

  且朝廷计划在天津成立一个天津水师学堂,其实就是海军学校。

  以及直隶海军的提督府也设立在天津。

  因此天津知府,虽然只是正四品官员,但重要性不是一般的知府可以比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放在廷议当中。张璁上前道:“皇上,天津府地理位置重要,需要一个精明强干的官员。且天津港口是北方目前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应该选择一名熟悉海贸的官员。”

  “说的有道理。”

  “皇上,臣推荐天津市舶司提举郑晓,接任天津府知府。”

  “郑晓?”

  “是。郑晓中进士之后担任职方主事,在兵部号称知兵,几年之内披阅旧文牍,尽知天下扼塞和兵马虚实强弱。后来到了市舶司,参与组建天津市舶司。他在天津熟悉天津这几年的发展,也参与了天津港口建设。之后担任天津市舶司提举,协助直隶海军参与剿灭海盗。最适合担任天津知府。”

  张璁大大方方的推荐自己喜欢的官员。

  郑晓早年是兵部的职方主事,在兵部名气不小。后来进行市舶司改革的吴廷举,看中了能力出众的郑晓,把郑晓拉到了市舶司,参与组建天津市舶司。后来就担任了市舶司提举。

  因为去了市舶司,因此升官速度很快。

  七年时间,就已经是正四品官员。而郑晓颇受张璁欣赏,所以此次选择天津知府,张璁推荐了郑晓。

  “臣认为郑晓适合担任天津知府。他一直在天津市舶司,对于天津的情况熟悉。”

  鸿胪寺卿严嵩开口支持张璁的选择。

  官场上,想要一家通吃,从来都不是好事情,或者说很难成功。在官场上不同的势力需要互相妥协才可以。张璁支持夏言入京担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算是帮了费宏和严嵩他们一忙。

  费宏和严嵩当然要回敬张璁。

  张璁要的只是一个知府的位置。就算天津地位特殊,但也只是正四品知府。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好,就任命郑晓担任天津知府。天津市舶司提举,市舶总司和吏部商量之后,推荐合适的人选。”

  “遵旨。”

  “曲阜的事情具体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