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心愿未了,三年已过!
作者:猫恩      更新:2022-05-03 06:24      字数:2763
  有了刘伯温的计策,朱元璋也终于能消停两天了。

  不过林遥却感觉他这两天还有心事。

  他既不开会,也不在应天府好好待着,整天都想往外面跑。

  三天后,一个清晨。

  朱元璋突然带着林遥,出了应天城。

  林遥还没睡醒,趴在朱元璋身上揉眼睛。

  “诶…诶…”

  “阿胜,你睡吧,咱马上就到了。”

  林遥不免有些好奇。

  老朱这是要去哪儿?

  一个护卫都不带,不怕路上遇到危险吗?

  朱元璋十分安静,一路上都没怎么说话。

  行至中午,两人来到一处小溪旁,对面村落依山傍水,早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尽,残留在空中,仿佛世外桃源。

  村落的小房屋虽然简陋,不过却十分有生活味,许多屋子都生起了炊烟。

  朱元璋带着林遥跨过小桥,路上碰到一个拎着篮子的妇人。

  “李嫂,你这是准备去哪儿啊?”

  朱元璋打了个招呼。

  “哎呀,小朱回来了啊!我去对面菜地捡点葱花,话说许久没看到你了啊!”

  妇人一看朱元璋,赶紧跑过来问候。

  小朱?

  这村庄里都是些什么人?居然敢这么叫朱元璋?

  林遥皱了皱眉,不知什么情况。

  “哎,咱啊,去应天做了个小官,不说大富大贵,衣食还是不愁的。”

  “应天好啊!”妇人歪着头说道:“那可是朱大帅的地方,听说应天人是顿顿吃肉啊,可繁华了!”

  朱元璋听这话,笑着点了点头,随后他话锋一转,又问道:“是啊……诶,李嫂,这王姑娘可曾回来过?”

  妇人思考了一下,回答道:“王姑娘啊,哎,自打上次你们分开后,她可就再没来过了,我算算……这得有一年了吧。”

  一年?

  朱元璋心里有些失望。

  他叹了口气说道:“那好吧,李嫂有空来应天玩啊!”

  妇人连连答应,还邀请朱元璋去吃午饭,不过被朱元璋拒绝了。

  “不回来好啊…”

  妇人走后,朱元璋独自望着远处的峰顶,感叹道。

  林遥用手捏了捏朱元璋脸,问道:“哦?”

  “哦?你是问王姑娘啊?”

  “她…她是义父的一个朋友。”

  朱元璋随口解释道。

  林遥哪会信?

  于是他继续捏着朱元璋的脸问道:“哦?哦?”

  见林遥不依不饶,朱元璋也只好说出实情。

  “好了好了,义父求饶了!咱告诉你还不行吗?”

  他调整了一下背带,望着小溪,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愧疚。

  “王姑娘啊,是咱两年前认识的,那时候义父才刚打下应天,做了都元帅。”

  “她是地主的女,生得清秀可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咱就是个粗人,也不知道她是怎么看上咱的……”

  林遥一听,眼珠子都瞪大了。

  老朱你不厚道啊!

  你可是有马秀英的人了啊!!

  居然还另有新欢!

  “哦!哦!”

  林遥举着着小手,直接开始掐朱元璋脖子。

  “哎呀哎呀,义父错了,义父也惭愧啊,你放心,咱现在跟她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朱元璋马上解释道:“咱和她发过誓,等什么时候打败了陈友谅,咱们会在这里见最后一面!这是咱唯一的愿望了!”

  林遥这才松了手。

  其实他也能理解。

  古代就是这样,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底层的百姓没权没势,一辈子能娶一个就不错了。

  而上层的贵族,老爷,娶多少都不犯法,只要吃得消。

  这倒也不能怪老朱,古代的这种男尊女卑的大观念下,人的三观都会不一样,就算你觉得这种制度有问题,也没办法改变。

  老朱能和这个王姑娘断掉联系,没有纳妾,已经算对马秀英很不错了。

  当然,这都是基于古代的制度和道德来说,林遥是现代人,肯定没法接受这个东西。

  就算老朱一只脚踏三只船,在现在这个畸形社会的道德和法律上都是没错的。

  “哎,义父也惭愧啊,可是王姑娘确实很优秀,你见了都怕会动情。”朱元璋又说道。

  “哼…”

  林遥不屑地哼了一声。

  “这个村庄,是咱以前打应天的时候意外发现的,那时咱受了伤,带着几个人来到这里,还是村民们把咱治好的。”

  听到这里,林遥也基本上明白了个七七八八。

  对村民隐藏身份,一来是保护自己,二来也是保护村民。

  老朱口中的王姑娘是大家闺秀,两人应该是在这个小村庄里约过会。

  他们分开时约定好,打败陈友谅后会再聚,既然王姑娘没来,那要么说明她不认可这次胜仗,要么就是因为她来不了了。

  老朱这么心急火燎的,说明心里还是放不下她。

  不过所谓君子,论行不论心,论心无圣人。

  不管老朱心里如何想,只要行动上能做好,那也算是君子了。

  朱元璋见林遥不再掐自己,倒也松了一口气。

  “阿胜啊,义父这些话,也只能对你说说了……”

  林遥也点了点头。

  经过他的努力,现在老朱已经很依赖自己了。

  他能看到老朱常人看不到的一面,也能听到常人听不到的话。

  一开始的相遇,到现在的形影不离。

  从只是喜爱,到现在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朱元璋已经对林遥完全放下了戒备。

  两人去村里讨了两个馒头,收拾好后,又向着树林深处走去……

  ……………………

  西元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春。

  距离龙湾之战,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

  “阿胜!你看,娘给我买了纺锤玩!”宋溪踉踉跄跄地走进了书房。

  而林遥,正在案台上画图。

  现在的他已经快四岁了,但是表现力远超出其他孩子。

  虽然模样还很幼稚,但言语,谈吐却像六、七岁的大孩子。

  在这三年里,朱元璋和马秀英没少教他认字读书,甚至把他带去和朱标一块上私塾。

  而且林遥天生就聪明,所以现在有这样的表现,大家也不会觉得奇怪。

  朱元璋更是把书房直接对他开放了。

  林遥扭头,一眼就看出宋溪手里的纺锤是假的。

  “那你要好好学啊小溪,长大了你就专门负责给我织衣服!”

  “好吧。”

  宋溪扎着一头小小的双编发,左右两只丸子上,系着两条红绳,刘海轻薄,十分可爱。

  不得不说,宋溪样貌完全不比林遥差!

  大眼睛,小翘鼻,婴儿肥,仅仅四岁就显现非凡的气质。

  以至于应天府的人们经常打趣,说他俩是青梅竹马,天生一对。

  很快,宋溪就被林遥打发走了。

  古代的小女孩,讲究贤惠,不说琴棋书画,基本的记忆和教养不可或缺。

  她们从小就要学习纺织,从小就要接触这些东西。

  正所谓幼即学,立身正,凡定动,礼法慎。

  所以宋溪的童年,要学的东西很多。

  另一边,林遥一手托腮,正在纸上勾勾画画。

  按照历史上的进程,明王苦苦支撑了两年,很快就要被元军击溃了,他必须让老朱去把明王救回来。

  而正如刘伯温当年所言,另一支起义军——张士诚,因为压力太大,被迫投靠了元军,一起对付明王。

  这一番操作下来,明王两面受敌,输也是迟早的事。

  如果单从军队价值来说,明王现在几乎没什么兵了,不过从道德上讲,朱元璋应该去救这个皇帝,尽到臣的责任。

  而且救明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舆论。

  林遥有些累,又换了个姿势,一边思考一边咬着毛笔。

  舆论这东西,是很可怕的。

  早在八年前,刚打下应天时,郭子叙的死让老朱被一些人议论了,如果现在明王又战死的话,那老朱就很难服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