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在下建议投降!
作者:猫恩      更新:2022-05-03 06:24      字数:2805
  就这样,陈友谅的军队伤亡惨重,战船也损失大半,不过还是有一大半的人落荒而逃了。

  甚至龙湾的浅水区,都被血染红了。

  朱元璋带着兵马连夜回府,众人一路上欢声笑语,好不高兴。

  这不仅仅是打了一场胜仗,更是狠狠地灭了陈友谅的威风!

  士气永远是最重要的!

  今天朱元璋能带二十万兵大击溃陈友谅六十万,明天也一样能!

  “哎哟,大帅,你这个宝贝可真是太稀罕了,还能当成军师用啊!”

  康茂才弹了弹小胡子,跑到林遥面前。

  “来来,给伯伯摸摸!”

  林遥嘟着嘴,扭头钻进了襁褓里。

  “哈哈哈,阿胜他只跟咱亲,你那乌漆麻黑的手就别碰他了。”

  朱元璋在一旁打趣道。

  “阿胜呢?阿胜在哪?”

  一个大汉满脸通红地走过来,身上还有未干的血迹。

  “邓愈?你不带兵跑这儿来做什么?”

  “大帅,咱刚才可是冲在最前面的!咱这么卖力,你就让咱摸摸娃吧!”

  邓愈摊了摊手,十分无奈。

  “不行!谁让你笨手笨脚的,上次摔着阿胜了,他现在看到你就怕!”

  朱元璋没好气地说道,上次让邓愈抱,结婚邓愈直接拿着林遥转圈,一不小心就飞出去了。

  林遥露出一个眼睛,死死盯着邓愈。

  妈的,这货还想来抱我。

  这次说什么也不让他碰了!

  “哎!你看你看!娃在看咱,他肯定想我的很了!”

  邓愈高兴地冲了过来,把林遥急得大哭。

  “哇!!哇!”

  “大帅!凭啥邓愈能抱!我也要抱娃!”

  常遇春提着一颗人头走了过来。

  现场顿时乱作一团………

  “好了好了!都给咱停下!”朱元璋拦着几人,幽幽地说道:“等回去!回了府,收拾干净,咱一个一个抱!”

  “好!”

  “好!”

  ………

  等大部队回府,已经是午夜了,众人高兴地睡不着觉,全部聚在院子里,升起篝火,烤着红薯吃。

  “伤亡的弟兄们都安顿好了吗?”

  “回大帅,受伤的三百五十三的弟兄已经回家休养了,牺牲的十多位,也已经安顿好家属了。”

  徐达回答道。

  “嗯,这次的仗,如果再周密一些,应该还能伤亡更少。”朱元璋若有所思地说道:“看来,是上天眷顾咱啊,赐给咱这么一个娃。”

  林遥躺在李善长怀里,和朱元璋四目相对。

  “大帅,你看,阿胜着眉骨还挺像你的啊!”

  邓愈突然指着林遥说道。

  “哦?”

  众人借着篝火的光,纷纷凑上前去看。

  巧了!

  还真特娘的像!

  “哈哈哈,这是跟着咱久了,慢慢的也随咱了。”

  朱元璋摆了摆手说道。

  虽然眉骨相似不是什么稀奇事,华夏地大物博,人丁万千,随便挑两个人都有相似点。

  但是在那一刻,朱元璋打心底希望林遥是他的孩子。

  不知道为什么,他对林遥已经胜似亲情了。

  是因为和他待在一起舒服?

  是因为他帮助过自己?

  还是因为缘分,巧合,一切如同天注定一般?

  朱元璋微微皱眉,盯着篝火出神。

  火红的篝火肆意舞动,象征着他那一刻想要征服天下的心。

  春天的夜晚有些昏沉,一片黑青色的天空浑浑噩噩,只有依稀的几点零星。

  众人纷纷欢声笑语,在耳边渐渐模糊。

  林遥困意突起,缓缓闭上双眼。

  ………………

  次日,一大早,众人有聚集在书房,商量下一步陈友谅的动作和应对办法。

  虽然这次打败了陈友谅,不过陈友谅本人一天不死,那他就还会反扑。

  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他们必须要做好万全准备。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有的提议继续训练水军,加固防御;而有的则是建议多安插卧底。

  林遥被挤在众人之间,听着他们争论,一脸生无可恋。

  现在这群人干啥都要把他带上,搞得他连觉都睡不好。

  上次邓愈解手,差点把他抱进茅厕。

  简直一个比一个过分!

  就在众人议论之时,突然有信使来报。

  “报!”

  “报告大帅!察罕帖木儿南下,先后攻下了明王的兴元、汴梁等地盘!现在明王等人已经退到了安丰!”

  众人一听这消息,顿时鸦雀无声。

  “怎么会这样?明王……”

  朱元璋愣住了。

  “大帅,这狗元为了镇压明王,调动了关外大军,甚至高丽的骑兵过来,要不是战线地势复杂,明王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朱元璋这样一想也是,整个北方几乎是明王、刘福通在抵抗,南方的这些起义军,就只有张士诚帮了点忙。

  不被打成蜂窝煤都算好的了!

  明王,名韩林儿,是刘福通立的傀儡皇帝。

  韩林儿的父亲曾经和刘福通带头起义,第一批建立起义军,称为“红巾军”,也是最强的一支起义军。

  后来,韩林儿父亲战死,刘福通为了树立威望,立韩林儿为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此凝聚众心。

  朱元璋继承老丈人郭子兴,也进入了龙凤政权的体制下。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只是都大帅的原因。

  虽然有自己的小体系,不过明面上还是归明王管。

  再一个原因,就是减少压力,自己立王,就成了新势力,就会被其他人还有元军针对。

  打个比方,你在一个公司当经理,和自己跳出去,新开一家公司,哪个难?

  同样是手下有一批跟随你的人,在竞争激烈的时候,自然是当经理压力小。

  等到公司破产,再跳槽也不迟。

  话说回来,明王两人北上,元朝廷就派察罕帖木儿来镇压,不过察罕帖木儿似乎心有鬼胎,一边打一边放水,明王等人很快在北方建立优势。

  元朝廷一看这还了得?于是赶紧抽动其他地方的军队过来镇压。

  朝廷也不是傻子,因为还有一大片地方需要守,华夏只是一个部分。

  起义军终究还是土农民,没有远大的见识谋略。

  建立优势后就开始浪,把战线拉长,直接冲都城去了。

  而另一边,元军也不是吃素的,个个人高马大,虽然明王等人占据山头,有地形优势。

  不过因为战线太长,兵力分散,再加上明王的谋士少,元军认真起来,很快就把明王击溃了。

  龙凤五年,也就是至正十九年,元军几乎把北方的地盘都收了回来。

  明王几年的努力,功亏一篑。

  而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还有南方一些小势力,还在做着美梦,打着自己的算盘。

  这就是起义军的病!

  刘伯温讨厌他们,也是不无道理的。

  要是天下同心,说不定早已经把元人打了出去!

  …………

  书房内,谋士数名,都看着朱元璋。

  “诸位,你们都对目前形式,都有什么想法啊?”

  众人纷纷开口。

  有人说带兵北上,支援明王,有人说继续按兵不动,发展自身实力,等待时机。

  这些回答虽然都没有问题,但是,还不是朱元璋满意的答案。

  “刘伯温,你觉得呢?”

  朱元璋眼神一闪,看向了刘伯温。

  这个他刚招进来的谋士,传说中的四大先生之首,会给他带来惊喜吗?

  刘伯温微皱眉头,轻轻将手中的林遥放下。

  然后说道:“大帅,在下的想法是,趋利避害,观察局势。”

  朱元璋摇了摇头说道:“你这回答,不是跟其他人一样么?”

  刘伯温听后,不紧不慢地说道:“不一样。”

  “不一样?”

  “在下想主动进攻,但不是用兵进攻,而且用……”

  刘伯温说完后,点了点自己的脑袋。

  “你说说看?咱听着……”

  朱元璋兴趣再一次被提起来,仿佛刘伯温下一句,就会他拍案叫绝。

  “在下提议,大帅先向元朝廷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