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绝佳的上策,鸡肋的中策
作者:天赐      更新:2022-05-02 15:02      字数:2093
  透过徐世廉微妙的眼神,刘愚恍然大悟的说道:“是谭家!谭家最不愿意看到大燕和北酋十八部停战!”

  徐世廉点了点头,“没错,若是边关的烽火不再燃起,那士兵们必将铸剑为犁,到那时候还需要什么武器、装备和火药,还需要供给什么粮草。谭家,还能靠什么赚取利益。”

  “那这谭家岂不是在发国难财?不,他们不只是发国难财,他们是在制造国难!这谭家未免也太丧心病狂了吧?他们难道不知道因为战争,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刘愚愤怒的狠狠拍了一下桌子,想起了5年前平安村7万百姓,被北酋人杀得只剩下500人的灾难,不禁更加勃然大怒,差点摔碎了手中的茶碗。

  “殿下息怒!人在做天在看,谭家早晚会遭到报应!”徐世廉连忙站起身劝说道。

  刘愚深呼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先生,你跟我说出了谭家的这么多内幕,那这个上策不会就是想要找出他们的罪证,让朝廷来法办他们吧?”

  “殿下聪慧,只要能够找出谭家秘密将武器和火药卖给北酋和倭寇的罪证,那么依大燕律,谭家上下自然会满门抄斩,所有家产全部归于朝廷和地方。”

  刘愚点了点头,赞叹的说道:“这的确是个上上之策,斩草除根,让谭家彻底没有翻身的机会!不过,想要找到他们的罪证应该很难吧?”

  “这谭家有太子和兵部尚书的包庇,可以说做的是滴水不漏,密监司暗中探查了这么多年都无法寻到一丝证据。”徐世廉说道。

  “难怪谭家能屹立不倒这么多年……”刘愚点了点头,同时似乎又想通了另外一件事。

  或许越毅派出自己手下得力干将拓拔无恙,不只是为了帮助自己,童建立情报站和组建黑衣卫,同时也是为了找出谭家的罪证。

  之前在朝廷辩论封王一事的时候,刘愚就听说了越毅曾经以一份伪造的证据,来诓骗兵部尚书秦仪。

  而秦仪在朝堂上之所以那么慌张,轻易便中了计,就是因为他心里有鬼,知道一旦谭家的事情败露,就连太子和他自己都会受到牵连。

  那么如此看来,只要能够找出谭家的罪证,或许就可以连太子和他的一党一起收拾了!

  想到了这至关重要的一点,刘愚便连忙问道:“先生,既然你把这个计策定为是上策,那你一定有办法找出谭家的罪证吧?”

  可不料徐世廉却摇了摇头说道:“既然连密监司都找不到谭家的罪证,我这一介谋士又能又何办法。”

  “什么?”

  “殿下别急,徐某身为谋士,却有另外一个办法,或许能够让谭家他们自己露出马脚……”徐世廉手扶着胡须微笑着说道。

  刘愚发现,似乎每当他用手扶着那胡须的时候,就是徐世廉内心微微得意之时,便笑着又问:“先生,有什么好计策,你就快说吧。”

  “只是这个办法还需要再筹谋几天,需要再去殿下治理的永安其他地方逛逛,但是徐某自认为这个计谋大概有六七成的把握。”

  “好计不怕晚,先生你就慢慢筹谋吧。只要谭家一垮台,那就是万事大吉了,无论到时候是柳家,还是何家坐上幽州商帮的龙头,对我们都是有利的。”

  “殿下所说没错,但最好还是让柳家来做这个商帮的魁首吧……”徐世廉之所以会这么说,一来,他知道柳文海是皇子殿下的准岳父。

  二来,是徐世廉内心不愿让同样狡猾奸诈的何家家主,也就是自己的岳父坐上这个位置。

  徐世廉担心同样靠田产和矿产起家的何家,未来也会走上谭家那丧尽天良的道路……

  而对于这个问题,刘愚也并没有多想,也没有多问。他最关心的还是徐世廉的三大计策,“先生,这上策你说完了,那你的中策又是什么?”

  “徐某的中策,其实就是殿下您原本的计划,联合柳家和何家的势力和谭家对抗。”徐世廉回禀道。

  “原来是这个啊,那先生,你觉得这个中策可行吗?”刘愚期待的问道。

  毕竟这是自己筹谋许久的办法,所以,当初才会选择赦免徐世廉,借助他的关系拉拢何家这个富商。

  可徐世廉却轻叹了口气,“坦而言之,这个中策恐怕比上策还要难,至少在短时间内何家和柳家的财力和声望,都无法和谭家争夺这个商帮龙头之位。”

  刘愚听了眉头一皱,“先生,本王一直都很好奇,这个谭家到底多有钱啊?怎么连何家和柳家两大家族的势力都比不过?”

  “谭家几乎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矿产、田产、房产、船队等等资产加在一块,恐怕至少有9000万两!”

  “多少?9000万两?我大燕一年是赋税收入还不到3000万两吧?好家伙,这谭家的资产比三年的财政收入还多?”刘愚震惊的说道。

  刘愚原本还以为贾友德在永安七年捞得这几百万两银子,已经算是不少了,可没想到却连谭家资产的零头都不够。

  而接下来,徐世廉又说出了一个让刘愚更加大为震撼的事情,“殿下,其实我大燕的第一富商,最富庶的淮州沈家,才算得上真正的富可敌国!沈千山的家产加在一起,何止是谭家的十倍啊。”

  “谭家的十倍,那岂不是快10亿两白银了?这……这沈家也太有钱了吧?难怪我朝的皇子外封都要跑到淮州去,还真得可以逍遥快活一辈子了。”

  刘愚此刻终于明白,当初为什么越毅非要让自己去淮州了。

  但不管淮州多么富庶,多么逍遥让人无忧,刘愚仍然坚定想要留在幽州这贫瘠的百战之地,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先生,咱们先不说其他地方的事儿了,还是说回幽州吧。那么何家和柳家到底有多少家产?难道加在一块,还抵不过谭家吗?”刘愚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