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蛀虫的危害,北酋的威胁
作者:天赐      更新:2022-05-02 15:02      字数:2152
  “徐先生你忌惮的不是祝老板,那是谁?”刘愚好奇的问道。

  “自然就是谭家……至于这个祝老板起初便和殿下,还有永安的几位富商就不合,徐某的出现恐怕更会激化矛盾。若是谭家此时从中挑拨离间,或许祝老板就会暗中投靠谭家门下,和殿下作对。”徐世廉担心的说道。

  刘愚眉头一皱,“不会吧?这个蛀虫说到底也是永安的粮商,他在永安县城周围可是有30多亩良田,如果他敢勾结谭家,就不怕本王一怒之下收回他的田地么?”

  “殿下,虽说您是永安之主,可毕竟地契还在祝老板的手中,一旦闹僵谭家一定会利用太子的势力在朝中掀起公论,到时候恐怕会对殿下的声誉不利啊。”徐世廉说道。

  刘愚一听见太子两个字就头疼,长叹了口气说道:“本王现在最怕这些御史言官再找我的茬儿,如此看来这个蛀虫的威胁还真不小啊。”

  “祝老板拥有永安县城周围30万亩良田,一个成年人大概一天耗粮2斤左右,一年就要消耗365斤到730斤的粮食……”徐世廉拿起了桌案上的算盘熟练的开始计算了起来。

  可刘愚听着徐世廉说出的一连串数字,却有些没反应过来,不禁苦笑着问道:“徐先生,你直接说结论就好了。”

  徐世廉微笑着点了点头,“殿下,幽州的气候不比南方,农田产出的粮食有限,大概一个成年人一年要吃下3到5亩田地的粮食。就是说,30万亩良田,足够10万人以上的吃食用度。”

  “这么说来,万一这个蛀虫趁机哄抬粮价,或者是囤积粮食卖给其他府城,那我们永安的百姓可就惨了!”

  刘愚忽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幸亏及时把徐世廉请了过来,否则春夏一过,再想对策可就晚了。

  “殿下聪慧,一点就通。徐某来时曾经听说过倭寇来袭前的一些事情,听说殿下筹备武器装备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麻烦?”徐世廉问道。

  “没错,倭寇来袭前,永安军缺少许多武器装备,可永安周围却没有一个武器商人愿意卖给本王。”提起这件事,刘愚便一肚子气。

  “那殿下,应该知道这是谁在暗中使坏了吧?”徐世廉又问道。

  “当然,就是因为太子和兵部尚书秦仪想让本王输给倭寇,才授意给了谭家,谭家又授意给了其他武器商人,故意不卖给我武器。”刘愚冷哼了一声。

  “那殿下一定也知道,谭家除了是朝廷的御用的兵工军火商人之外,还是幽州最大的地主吧?谭家最初就是靠田产和矿产起家的。”徐世廉意味深长的说道。

  刘愚自然听出了徐世廉的意思,心下一凉,“先生是说,一旦永安发生了饥荒,谭家就会故技重施,到时不让周围的粮商卖给我粮食?”

  徐世廉微微点了点头,“没错,所以说这个祝老板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把握了永安百姓的命脉。”

  “那本王现在该怎么办?请先生赐教!”听徐世廉这番分析后,刘愚更是有些心慌,连忙起身拱手问道。

  而徐世廉也连忙躬身施了一礼,“殿下,您这可真是折煞徐某了,在下本就是您的幕僚谋士,为王爷出谋划策那是徐某的本分。”

  刘愚连忙微笑着摆了摆手,“好了徐先生,你是我的老师,这点礼节你还是受得了,你还是快说对策吧。”

  “对策一共有两条,第一,虽然春天过去了,但在夏天赶插秧苗也不算晚,徐某建议让百姓尽快开垦一些没有地契的荒田,这样秋收的粮食就全部归于农民或者是县衙了。”

  “嗯,这倒是个稳妥的办法,不过荒田就算开垦出来,收成也不会太好,所以才导致现在很多百姓宁愿给蛀虫打工,也不愿意开垦荒田。”刘愚叹了口气说道。

  “那就试试这第二个办法,我们可以提前从祝老板和永安周边的府城大批购买粮食,囤积在粮仓内以备不时之需,这样也就不必担心饥荒,不必担心祝老板会哄抬粮价。”徐世廉说道。

  “这倒是个好办法,可是县衙现在的银钱却有些紧张啊,永安重建和安置百姓花费的银子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本王还答应过百姓减免了一年的赋税……”刘愚轻叹了口气说道。

  “殿下,那这两个计划不如同时进行。粮食的话,只从祝老板的粮店购买,免得他握有更多牵制殿下的资本。至于开垦土地的话,为什么不号召百姓到平酋村周围试试呢?”

  徐世廉之前听过贺明轩的介绍,知道在平酋村的城池外,也有着将近20亩良田,也足够6万多人用度吃食了。

  但此刻提起平酋村,徐世廉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

  那就是希望让十三皇子能够优先重建,这座位于永安最北面的军事重地,来抵御未来北酋十八部南下的威胁。

  见刘愚有些犹豫,徐世廉接着又说:“殿下,百姓们不是惧怕北酋人会再次南下么?那么就把永安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平酋村。您如今也是藩王了,虽然只是郡王,但也有权利招募3000士兵。”

  “这倒是没错,不过现在山贼已经被剿灭了,袭扰东北海域的倭寇也击溃了,永安有这1000士兵已经完全足够了,没必要再招募那么多士兵了吧?”刘愚说道。

  “我明白殿下是想把人丁都用在永安重建上,但是……”徐世廉心里清楚,如果不说出实情,恐怕很难劝说动刘愚了。

  而当徐世廉将北酋十八部的异动说出来后,十三皇子果然和他猜想的那样,瞬间愣住了。

  “先生,你……你说得这个消息准确吗?”刘愚痴痴的问道。

  徐世廉郑重的点了点头,“千真万确,因为这正是大都督亲口告之在下的。更何况北酋人每逢秋季都会以狩猎为名南下劫掠,因为大燕的良田肥沃正值秋收,北酋人想要抢夺粮食过冬。”

  “是岳父大人亲口说的?那……那这个消息就确凿无误了……”刘愚一下子瘫坐在了椅子上,没想到最担心的事情,居然又发生了。